不知命運如何?於是懷抱希望:《中央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建團六十週年慶典音樂會》觀後感
文︰查太元 | 上載日期︰2016年8月11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圖片由作者提供
演出單位︰中國交響樂團 »
地點︰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日期︰29/7/2016
城市︰北京 »
藝術類別︰音樂 »

「中央樂團」,這塊不再被使用的招牌,曾是華人樂界的神話、傳奇,許多中樂或西樂愛好者,對「中央樂團」從創團、茁壯,到動盪、衰落,乃至最後改制更名的種種故事(詳情亦可見周光蓁所著《中央樂團史》),嘖嘖稱奇。在那段特殊的歲月,樂團負擔國家演奏任務之餘,還出現管弦樂《穆桂英掛帥》、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鋼琴伴奏《紅燈記》及鋼琴協奏曲《黃河》等富有歷史痕跡,但又相當令人讚歎的「集體創作」,標識著這個樂團必將被人永遠記憶。

 

1996年,「中央樂團」改組成「中國交響樂團」(或名「中國國家交響樂團」,CNSO),樂團由內而外發生劇烈質變,但畢竟「國交」還是概括繼承「中央」的歷史敘事線,延續香火,才得以有此「建團六十週年慶典音樂會」,即便過去曾有聆聽「國交」不滿意的體驗,或樂界常對「國交」一片「黑評」,基於上述「情懷」,我還是早早購入節目門票,排定觀演行程。同時,這場團慶音樂會,亦是2015-16年度樂季閉幕演出。

 

八位指揮同台,肯定是當今「中國特色」安排(但竟然未能邀請陳佐煌登台),尤其余隆執棒開場、演奏關峽《第一交響序曲》,更可視作交響樂團界的不同派系勢力的結合壯大。然而,這當中也出現一個隱患,就是富有「中國特色」的輪番喜慶式拼盤節目,到底能否看出當今國交有何特色呢?

 

另一項較令樂迷失望的安排,便是曲目選擇方面,團長關峽的作品實在太多了!除大眾耳熟能詳的《第一交響序曲》(改編自電視劇《燃燒激情的歲月》主題曲)以外,還有第二交響曲《希望》的第一樂章〈希冀與追求〉。在節目冊裡,涉及關峽其人其作的介紹,多達三頁餘,而身為特邀嘉賓、樂界老前輩的韓中傑先生,生平介紹才十一行,也難怪有不少朋友說道,當今國交已是「關交」,意指關峽自己的樂團。「中央」一甲子團慶,那些由樂團產出的作品怎麼就被忽略了呢?哪怕演齣通俗至極的協奏曲《黃河》,或者來首「國歌」(往年中唱標準版「國歌」唱片,均係中央樂團錄製),都有意義得多。(全場曲目皆為樂團演奏,無協奏曲或領奏,亦無聲樂。)況且,「中央」時代地位很重要的合唱隊,如今團慶亦不見蹤影,相當可惜。

 

所幸,今次國交的整體表現不俗,雖非精細非常,但整體音色及節奏表現已較筆者之前觀演印象好上不少。此次團慶演出,國交特別邀請已調任中央歌劇院任行政職的劉雲志,回團擔當樂團首席工作。再從節目呈現的音色效果而知,樂師們為此次演出,應該是較下功夫排練的。

 

上半場剛開始,弦樂力道不很明顯,稍弱,容易被管樂、擊樂聲部蓋過,同行友人戲稱,是不是因維也納歌劇院官方網站同步現場全球直播,讓樂師們太過緊張了!所幸其後漸入佳境,雖然聽感上一直有種管、弦融合不夠適切的印象,但樂團展示的音樂性還算足夠。有意思的是,交響素描《哈尼印象》竟不是由作者邵恩親自指揮,而是由招牌蘭花指的胡詠言執棒。譚利華獻演的陳培勳的交響詩《心潮逐浪高》,對曲意的掌握也挺不錯,但節目冊中僅介紹雨果唱片曾錄該曲(麥家樂指揮俄羅斯愛樂樂團),而忽略中央樂團亦曾在飛利浦錄過此作。

 

大多數的指揮,演完謝幕、接受獻花,就默默下台,看來這是一場較「沉默」的慶典。倒是譚利華演出後,受團委託,誦讀了由抱病中的老指揮嚴良堃寫來賀信,隨即進入中場休息。

 

下半場樂團表現更為理想,音響動態及音色的層次都高明不少。邵恩指揮的《希望》交響曲第二樂章,聽起來作品有些破碎及緩慢,但幾個轟轟烈烈、觀眾喜聞樂見的高潮強奏,算是符合這樣場合的氣質吧。華人作品後,李心草帶來瓦格納《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前奏曲和愛之死,湯沐海帶來柴可夫斯基《悲愴》第一樂章,陳燮陽帶來貝多芬《命運》第四樂章。這三齣西洋作品,樂團更為賣力,尤其在湯沐海、陳燮陽,分別以狂放及堅毅的風格,接連「呼喚」下,樂團的靈魂與生氣更為顯著,迎來滿堂喝彩。

 

音樂會的壓軸,則是九十六歲高齡的韓中傑先生,指揮樂團演奏《春節序曲》!從未想過,我還能親眼目睹這位「書上的人物」,登台演出。演出前數日,大陸幾個微信愛樂群裡,散佈著韓老排練《春節序曲》的影片,據瞭解原欲作為返場驚喜,後來為表尊敬,乾脆列為正式曲目。流傳影片中,韓老揮棒的速度是比較慢的,明顯不正常(但不良於行的老者,亦不能有所責難)。想不到,正式演出,韓先生右手揚起指揮棒,那快速一動擺出預備拍,瞬間展示出的正是「靠譜」!雖然韓老指揮動作不大,但速度、聲部提示各方面,完全正常。(唯雙簧管有些失誤,結尾打擊節奏不大穩定。)

 

這首《春節序曲》,看得我都感動到想要掉淚,音樂奏畢,觀眾報以熱烈掌聲,韓老竟還想起身致意。在工作人員的勸阻下,只好笑著向觀眾揮手,相當謙和。韓先生示意李心草,取來麥克風,講了幾句話(演奏前,由李心草代為宣讀韓先生的講話稿),雖然可判斷韓老的思路已經比較模糊了(畢竟年紀大),但他不斷說出「我們創立了首都第一個中國人的交響樂團……」出現濃郁強烈的時代感,令人敬佩讚嘆。稍微可惜的,是八位指揮並未同台謝幕,只靠韓老撐場(還有李心草在旁協助)……

 

從演奏技術到觀念上,當今國交當然是較老「中央樂團」來得進步,事實也證明國交能把音樂奏好,但為何國交不能繼續創造像「中央」那樣一段段的輝煌事跡呢?值得深究。節目中的《命運》,似乎暗示著多少時代轉折下的無奈感,但《希望》又表現出樂團及領導們正面敘事及建設的企圖。值得慶喜的,透過這場團慶音樂會,知道國交「底子」仍在,前輩(韓老自稱「活化石」)關愛、新人湧出,其實還是有前景的,如果能更善用樂團六十年來累積的文化資本,而不僅是口頭上傳承歷史,那麼國交的未來或許仍不可限量吧!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九江學院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