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的《逆‧轉》拼盤
文︰星池 | 上載日期︰2013年10月2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CCDC
節目︰《逆‧轉》 »
主辦︰城市當代舞蹈團
演出單位︰城市當代舞蹈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29/9/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逆轉,指情勢惡化。「城市當代舞蹈團」假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上演的《逆‧轉》,巧妙添上標點,另見意義,於逆境焦慮時,能轉化迥異的狀態,或可解作四個約二十分鐘的舞蹈小品轉出眾生相。一女三男的編舞者,成品風格各異,分別賦予紙箱、木條、椅子及雞翅膀象徵意義,帶出不一樣的課題。賞畢整晚演出,之間頗為協調,縱各編舞者著眼處有別,卻同是呈現都市之中各種關係。

 

中場休息前,上演黃美玉編舞的《沒鎖上的憶記》及黎德威的《一霎》。前者談「記憶」,後者說「時間」,舞者相遇或緣慳一面,一起創造回憶,感受歲月如流,記憶與時間稍有關聯。下半場,林波的《潛台詞》充滿歧義,可生出多種解讀,而黃振邦的《舌尖上的靈魂》則略摻合戲劇元素,主題極清楚。可見,編排得宜。

 

《沒鎖上的憶記》靈感是源自美國小說《別相信任何人》,故事女主角每朝醒來也會失掉記憶。於是,舞者穿純白服裝,如披紙張,牆邊疊滿大小紙箱,代表記憶。甫開首,男女在糾纏,響起一小段帶呢喃的音樂。離合,換人,製造一段段記憶。直至男舞者拿下紙箱,拆破紙箱牆,如記憶灑落散失。舞者茫然拿著各自的紙箱舞動。聆聽紙箱,背負它們在移動。結尾,全體舞者拿回紙箱砌牆,重組記憶,故事完整。全個作品,舞者高強度的肢體動作,配全強烈的音樂節奏,表達了記憶被拆毀掉的不安焦慮。

 

《一霎》共有舞者五人。先是劇場高處輪轉十二枚紅燈,後見約長五米的木條,一端置地一端由舞者頭頂,走動象徵時間。木條成唯一道具,亦獲充分運用,或順或逆或徐或疾地被轉動,被拍打,把舞者壓在牆上等,最終被懸垂,像在時間靜止下完結。舞者手持木條一端逆時針移動,時間倒流,影響能否相遇及觸碰。舞者黃狄文作為時鐘的重心,既以頭頂木條一端,或手握著它移動起舞,還須橫放它於兩肩,迅速自轉,最後讓木條垂吊在台中,表演出色。

 

下半場,《潛台詞》一開場,八名舞者以不同姿態與一字排開的各自椅子產生關係。一名女舞者顯得焦慮,肢體跌宕不穩,另一男舞者不斷推動她。然後,舞者或自己或群集與椅子舞動,轉圈,拋接,讓椅子與台面衝擊及磨擦。開初的男女舞者,男的以椅子接椅子來助女的度過,她仍跌跌撞撞,在椅子拋接間變得急躁。全個表演,編舞的林波也居高臨下,可視作男女關係的拉扯,或是投射人的內心掙扎,亦可看成編舞者在俯瞰城市的眾生相,可堪細嚼。

 

《舌尖上的靈魂》要傳遞的信息極為清晰,對比明顯。台右一角,廚師在煮「糯米釀雞翼」,一群舞者則於台中以扭曲肢體呈現被去骨的情形,配以改版《四小天鵝舞曲》。後更呈現捕殺情況,舞者手被踏著,跳起努力掙脫的動作。如此血淋淋的對照,成功教人反思。兼且真的置爐頭及烤爐來烹飪,香味撲鼻,刺激觀眾想像。除卻廚師和被吃者,還有食肉者穿梭舞台,尾段,舞者紛紛走近烤爐,途中有人掙扎欲逃。最後,依稀聽到廚師不斷向被吃動物說「唔關我事」,與其無關,顯現彼此之間的冷漠。此外,烹調期間,已有吊下小屏幕播出煮食過程,縱想添戲劇元素,廚師亦無須過於宣之於口。現場煮熟的雞翅膀,散場時放置於劇場出口,供人「回味」,可見心思。

 

是夜,恍若咀嚼四種菜餚,絕非冷食,全均熱烈澎湃,美味可口。品嚐此拼盤,各有特色,放在一起又頗為諧和,並且吃出菜餚能成為主菜的可能。每個小品,可編成更長的舞蹈作品,獲更多的展現時間。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用文字把欣賞的演出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