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 |
類別 |
出版日期 | 2011年12月 |
定價 | HK$60 |
ISBN | 9789881507648 |
發行 |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
顧問 |
策劃 |
研究員 |
簡介 | 「香港戲劇史個案研探」系列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策劃,目的在於有步驟地透過開展一些本地重要劇團、類型、現象等的研究,以個案方式回顧本地戲劇發展脈絡,呈現整個香港戲劇發展的圖像,同時初步整理、保存戲劇史料。
首辦於一九六六年的「學聯戲劇節」,是火紅年代香港大專學界、劇界以至文化界的年度盛事。戲劇節在「鼓勵創作、砥礪劇藝」的前提下,醞釀了很多回應社會和時代的作品,迸發了不少青春的劇運火花。很多當時的參與者,後來也以不同形式投身劇藝,成為劇壇的中流砥柱;雖然戲劇節在八十年代中停辦,但卻是本地戲劇發展的重要一章。本書一方面初步梳理戲劇節的源起和發展,探討其在香港劇運的獨特意義;同時亦透過與劇人和藝評人的訪談,呈現戲劇節的不同面貌和時代聲音。
總序:誰說得準呢?
序 尋找大學生——回頭看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學聯戲劇節 消失的歷史——學聯戲劇節研究
訪談: 開拓與傳承——專訪蔡錫昌 火紅的開展——專訪陳麗音與張棪祥 藝術追求目標明確——專訪盧偉力與鄧樹榮 聽聽劇評人怎麼說——專訪陸離與古兆申
劇評選輯: 第六屆大專戲劇節觀後感 幾點意見的補充(1)及(2) 關於戲劇節以及三個劇本的一點交代 學運與學生劇運 (節錄) 評第十屆學聯戲劇節——劇運的初春 (節錄) 大專人物與社會生活——第十八屆學聯戲劇節觀後
附錄:學聯戲劇節演出一覽 (初編)
鳴謝
圖片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