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花觀後
文︰薛強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帝女花 »
主辦︰香港舞蹈團
演出單位︰香港舞蹈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20 - 22/3/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看完3月21日晚「香港舞蹈團」在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的《帝女花》,本人對編創人員的「反傳統,求創新」的努力印象十分深刻。作為舞蹈的忠實觀眾,本人以尊重、鼓勵、愛護藝術家為出發點,嘗試對編創中破與立矛盾處理的一些「trade-off」淺談幾點意見,以期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討論。

 

1. 是情節舞劇,還是抽象舞蹈?《帝女花》場刊封面沒有寫,但在「導演的話」裡說,「我們最後定性是次創作仍會是一個中國舞劇。」(場刊11頁)的確,如果把最有情節的舞劇算作「10」,另一端最沒情節的抽象舞蹈算作「0」,中間從「10」到「0」是可以有無限可能的。那麼有八場劇情的《帝女花》的位置,無論如何也應該在「7」以上。這就意味著,不管稱它為舞劇,舞蹈劇場,還是舞蹈詩,在有限的演出時間內,用舞蹈把八場情節交代清楚已經成為很艱巨的首要任務。因為沒有理由假設觀眾都事先知道劇情,都讀過唐滌生的原著,看過粵劇的《帝女花》。而抒情、寫意都只能在情節發展的過程中以及基礎上進行。我對這舞劇的印象是,劇情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劇情可以引起的震撼效果沒有出來。而意念上著墨頗多,但也未有達到編創人員與觀眾的有效溝通。這可能與台上人物關係及劇情發展未得到更好的理解有關。頗為遺憾的是場邊字幕顯示了每場的標題及人物,但對劇情卻隻字未提。作為舞劇音樂的一部分,粵劇《帝女花》的唱段也沒字幕,沒有起到幫助觀眾理解的作用。

 

另外,八場戲作為舞劇是否偏多?本人覺得,最好能對原粵劇的情節故事場次作出取捨、提煉,留下最適合舞劇表現的東西濃墨重筆地編入少數場次。簡化了情節,才能騰出空間給豐富的舞蹈、音樂,甚至意念!當然這是另外的問題。

 

2. 一號角色由一人演,還是多人演?《帝女花》中男女一號角色都分別由至少四位舞者在不同場次輪流擔任。主角由一人擔綱,方便在觀眾面前建立一個形象,一個identity,便於觀眾理解劇情。由舞團最合適的主要演員來跳一號角色,可以較好地控制演出質量,包括風格的一致或變化,如《天鵝湖》中不同風格的白天鵝與黑天鵝多為一人來演。這當然對舞者的技術、藝術表現力,以及體能都是個挑戰,而挑戰及其帶來的魅力正是吸引觀眾走進劇場觀看明星演出的原因。而由多人來演一號角色,好處可能是可以給觀眾看不同的風格,也可除卻舞團選角中為平衡與抉擇而帶來的艱難。但在情節舞劇中,我認為用一人演主角有較多的理由。當然,《帝女花》中有的場次中編導有意設計了多個「帝女花」要同時在台上出現,這時由多位舞者演的理由不言自明,則另當別論。

 

3. 開口,還是不開口?舞劇是肢體語言的戲劇。舞者們通過複雜的肢體語言舞出——而不是講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與其他戲劇形式相比,舞劇的表現手段及其特殊感染力,使它作為一藝術品種有獨立存在的價值。這點眾所周知。舞劇可不可以開口呢?本人認為開口很危險,需十分小心。道理並不復雜。試想《帝女花》前六場都在努力跳舞,觀眾也都在悉心觀賞,試圖理解她在做什麼、想什麼。到了第七場,她站在那裡突然開口講話,做了個大約五分鐘的內心獨白。口頭表達的清晰、精準、有效,自然會使前六場的肢體表達相形見拙,是對之前舞蹈的disservice。觀眾也會啼笑皆非:「原來你還可以講話,那有話早說嗎!」再者,帝女花講完了,周世顯也可能有話說呀!有的說,有的不說,前面不說,第七場才說,就會引起表現手段——即游戲規則——的混亂。

 

4. 編導是「走到台前」,還是留在幕後?《帝女花》演出過程中,大概切進了四段導演與編舞之間的關於創作理念的對話(並加了場邊字幕)。在第五場相認中還出現了「舞蹈教師」教帝女花與周世顯跳雙人舞的頗為搞笑的段落。這些內容,可以留在幕後,不少已經進了場刊,現在都紛紛「走向台前」,與《帝女花》任何可能的主題意義有關係嗎?我認為這些處理,不僅於主題無補,還幫了倒忙。第一,它佔了正戲的時間。第二,簡單化了的對話使觀眾感覺創作過程隨意、輕率,未必能真實反映編導嘔心瀝血的勞動(邢亮老師在演後藝人談中說,這次創作著實令他很累)。例如第六場〈迎鳳〉之前,導演鄧老師問,「邢亮啊,演到這裡,我怎麼一點中國古典舞都沒有看到啊?(大意)」邢亮老師沒有反駁,只是說:「那我在下一場用一下古典舞吧!」於是,觀眾在六場〈迎鳳〉開頭,看到了一段無音樂背景,而更具中國傳統風格的古裝女子群舞。說實在的,邢亮老師的回答是令我詫異的。我認為,同時具備中國古典舞及西方現代舞深入的訓練經歷,又有大量的演出及創作實踐的,邢亮老師可能是第一人,我說的不只是在香港,而是全世界。所以,我不敢班門弄斧。但,幕間兩句話怎麼能把中國舞蹈分類現實中尚欠清晰的概念問題說清楚呢?在我看來,第一場〈樹盟〉中周世顯(陳海勁飾)的「選秀」獨舞,第二場〈香劫〉中皇帝(陳俊飾)獨舞,都既可以說是具中國風格的現代舞,也可以說是現代化了的中國古典舞。我不相信西方的現代舞編舞家能編出這樣的段落。第三,多次播出的編導對談,再加上為搞「意識流」而作的頻繁的古今切換以及時空交錯,使故事本身被切成碎片,舞劇氣氛沒有得到悉心營造,高潮沒有被認真設計,觀眾難被感染,反而被形式上的東西搞得眼花繚亂,並覺得編創人員似乎也成了該戲的主演。

 

「看舞‧析舞‧論舞——舞蹈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舞蹈聯盟合辦及統籌。


(原載於2009年4月《舞蹈手札》)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