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天鵝湖——再看經典的思考
文︰陳鈞至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天鵝湖 »
主辦︰香港芭蕾舞團
演出單位︰香港芭蕾舞團 »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日期︰26 - 29/3/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還記得小時侯第一次看《天鵝湖》,總覺得台上那班「天鵝」穿得很奇怪。而當時最難忘的,就是第三幕王子發誓最愛的是黑天鵝後,皇宮窗外突然出現白天鵝。今次再看《天鵝湖》自然沒有第一次的震撼,但那些似曾相識的畫面,還有耳熟能詳的主旋律,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看畢《天鵝湖》後,我不禁要問,今日我們為甚麼要看經典作品呢?作為舞作,《天鵝湖》有超過一百三十年歷史;而「港芭」《天鵝湖》的舞台及服裝設計,則有十五年歷史!當觀眾對表演的內容已經瞭如指掌時,演出的焦點便落在表演者的演繹之上。記得有一次觀賞《等待果陀》,當飾演Pozzo的演員唸完那段冗長的獨白後,觀眾馬上報上如雷的掌聲。這些掌聲只是為演員的技巧而發出,而獨白本身的荒誕及寓言都被拋諸腦後了。當然,《天鵝湖》的情況是不同的,因為欣賞舞蹈很大程度是在欣賞舞者的技藝;而這種技藝是應該為演出的內涵服務的。

 

但這一次我所觀賞的場次很特別,黑白天鵝及齊格菲王子等要角由舞團的三個新進舞者擔綱演出。這種安排,據舞團的職員解釋,是為了使舞者有展現才能的機會。除此之外,這次演出一些段落是由舞團的兩位成員重新編排。當中第三幕中的「未婚妻們」被巧妙的改編為四公主,編上富民族特色的舞蹈及音樂,既不影響本來的故事,又增添整個演出的層次,可謂神來之筆。相比之下,第一幕中的一連串獨舞、雙人舞及群舞就顯得有點造作了。雖然這是為王子於森林舉行的一個派對,但台上的氣氛並未熱烈到足以承托這些演出。此外,觀眾的掌聲亦打斷了演出的整體節奏。

 

在表演者完成一段表演為他們鼓掌,似乎是某些演出,特別是「經典」演出的一種觀賞禮儀。我記得有一幕,白天鵝跳完並已離開舞台,卻因為觀眾的掌聲而再次出場鞠躬致意;而鞠躬後她於舞台的另一方離開,似乎早有安排。那麼在鞠躬的一刻,舞者是自己還是她們所飾演的角色呢?就白天鵝的情況而言,似乎是後者。即使是向觀眾致意,飾演白天鵝的舞者還是保持她獨特的肢體語言。這也許是一種折衷,因為一方面在傳統上,舞者有向觀眾致意的需要;但另一方面,若舞者完全抽離角色,則可能使觀眾在之後的演出無法投入。可是,我禁不住要問觀眾的角色到底是甚麼。假如觀眾與舞者之間有一種互動的關係,這種互動又是否必須透過鞠躬致意來完成呢?

 

看這次演出的另一個得著,是初步了解這個作品的歷史。原來《天鵝湖》的成功是經過多番改造。這次「港芭」的改造,雖非昂首闊步,卻是有價值的嘗試。也許,「經典」珠玉在前,能夠完整呈現,已經不辱使命;至於創新,可謂非戰之罪。

 

「看舞‧析舞‧論舞——舞蹈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舞蹈聯盟合辦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新進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