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爾.紐約愛樂.郎朗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03年2月11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紐約愛樂樂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21 - 22/10/200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香港有幸成為紐約愛樂團二00二年亞洲巡迴演出的一站。在十月廿一及廿二日的節目中,筆者選擇了第一晚。

 

指揮馬素爾(Lorin Maazel)剛於九月份接任該團為音樂總監,便隨即帶領樂團展開巡迴演出。而這次擔任鋼琴獨奏的,有近年迅速竄紅的中國年輕鋼琴家郎朗,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協奏曲。

 

巴伯的《造謠學校》序曲為音樂會揭開序幕。整體來說,樂團的表現都較木納,但是其中木管組的表現卻很出色,尤其是英國管的演出更是優秀。

 

而全場的焦點大概都放在郎朗身上。郎朗出色的技巧與力量是值得加許,其中郎朗大部分的表現都較戲劇化,與紐約愛樂較為平面的演繹有天淵之別。開首的部分除了鋼琴「自由」的幾句外,當由弦樂主奏,而鋼琴反作伴奏的段落開始,大家在合作上還很好的。在第二樂章中,無論獨奏或樂團在演繹的深度上,都有上佳的表現,只嫌小提琴組在句子的變化上還有不足;而其他聲部的配合都十分出色。第三樂章亦是合作得很好的。可惜的是,定音鼓在這作品中卻壞了好事。緣在Joseph Pereira可能用了太軟的槌頭,聲音變得很模糊,而且也不適當地掩蓋著其他聲部。

 

最後郎朗加奏了譚盾一首小品。這曲子帶有中國氣息,鄉村味很濃,他細緻的感情演繹得相當精采。相比於先前的拉赫曼尼諾夫,若郎朗能把細緻的感情也加進去的話,效果將會更好。

 

馬素爾帶領團員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演繹與效果都是頂尖一流的。在技巧上,整個弦樂組都有極佳的表現,尤其是低音提琴,他們充滿表情與感情的演出令樂曲生色不少;定音鼓在這作品中很有彈性,聲音不再化在音樂廳的半空裏了;圓號在第二樂章中的表現,似乎過份淒苦,但也動人心弦;整個木管組也是令人聽得心曠神怡的,雙簧管的高雅更是無與倫比,他的高貴在給團員A音作調音時已表露無遺。筆者從未聽過雙簧管在協助團員調音時,其聲音也是充滿感情的。而紐約愛樂銅管組的氣量亦相當驚人,對於樂曲的演繹起了很好的作用;他們的中提琴亦相當優秀。

 

在音樂方面,馬素爾在整首曲子的對比分析是一流的,而筆者也相信他能在往後的日子裏,令紐約愛樂的音樂演繹在深度上有所提升。目前,小提琴組在其他聲部的對比下是較遜色的。他們在力量方面雖然相當雄渾,可是,齊整度以及對音樂的分析則較差,以他們的技巧水平來說,應可做到更好的。

 

而他們的弱點,便在加奏的葛令卡《盧斯蘭與魯密拉》序曲及布拉姆斯的《第一匈牙利舞曲》裏,充份地暴露了。這可能是一種文化,其實他們在六十年代的錄音已是這樣,但並不表示他們將來也做不到。在整個樂團的表現而言,紐約愛樂目前確屬一級水平的。香港人熟悉的大提琴家倪海葉、中提琴家Cynthia Phelps都是他們的首席。希望數年後能再有機會欣賞他們的演出,亦希望屆時連最後的弱點也都改進了,那就很了不起了。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