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甘.漢以舞尋源
文︰聞一浩 | 上載日期︰2011年8月12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節目︰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世界文化藝術節)
演出單位︰艾甘.漢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18-19/11/201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沒有傳統,就沒有創新,雖是老生常談,但卻也歷久常新。細看許多當代藝術家,起初均由傳統出發,如現/當代舞,編舞家多由傳統訓練出身,管它是芭蕾舞,中國舞,還是各地各族的民俗舞。

 

孟加拉裔英國編舞家艾甘.漢,先習印度傳統的卡塔克舞,其後轉學現代舞。但他一直將傳統的養分移植到現代舞的創作上。作品是現代舞的架構,但動作許多均由卡塔克而來,尤其是細緻的手部動作。看過他早期的獨舞作品《Loose In  Flight》、《Fix》的錄像,許多手部迴轉的動作,把持筆直身體,以及快速的轉身等程式化的動作,由卡塔克而來,與現代舞的自由風格巧妙融合。

 

以獨舞起家的艾甘.漢,先後來港演出三次,一次是群舞作品《如果》,另外兩次則是與芭蕾天后蕭菲.紀蓮合作的《聖獸舞姬》,和與電影明星茱麗葉.庇洛仙合作的《尋你/ 我》。《聖獸舞姬》與《尋你 / 我》都是探討藝術與個人本質的作品,舞蹈部份相對較少。

 

香港觀眾一直無緣得見艾甘.漢的獨舞演繹。今屆「游藝亞洲」藝術節帶來艾甘.漢的最新作品,首個於香港演出的獨舞作品《源》。這作品將於九月中於英國李斯特首演,作品的英文名稱為DESH,孟加拉語中「故鄉」的意思。是孟加拉獨立四十周年之誌慶作。

 

艾甘.漢在一個訪問中曾提及,自己並沒有很重的,以保育孟加拉文化或者任何文化為己任的感覺,因為他已經不能肯定如何去界定一種「文化」,在今天不同文化已經互相滲透。的確,以他自己為例,身為孟加拉裔但在英國出生及成長,由故鄉與出生地兩種東西文化滋養,一如他的作品融會東西兩種舞蹈藝術。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既是破壞之神,也擔當創造與轉化職能的濕婆,一直是他創作背後的理念,但自由多變的現代舞創作,讓他可以用現代程式展繹某些傳統的思想。

 

《源》將會是艾甘.漢極為貼身的作品。他將在孟加拉採風得來的資料,與記憶、經驗與神話傳說交織一起,希望在這日漸傾向即時的消費年代,建構一個提供持久價值的經驗。他以身體及聲音(孟加拉語的台詞),帶觀眾認識當地日常文化中慣見的人物,將水與土兩種孟加拉人賴以維生的元素,演化為作品內容。

 

卡塔克藝術,孟加拉文化,再加上現代舞的法則,還有作品極富東方韻味的葉錦添負責佈景、服裝及錄像設計,這一台的舞蹈演出,將會是東西文化的又一次大融合。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報章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