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青春,所以憂鬱:評中國舞蹈向前看
文︰洛楓 | 上載日期︰2011年3月2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城市當代舞蹈團 »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日期︰28 - 30/1/201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喜歡將兩個不同的事物、事件、光影和文本「運運看」,從對應、映照的關聯之中看出萬千景象,譬如說,寒春的日子讀曹誠淵的文集《舞者不懼》,同時又碰上由他策劃的表演項目《中國舞蹈向前看》,本來各不相干的東西一下子又連線起來,印證了藝術、文字彼此相通的道理。作為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及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的創團總監,這些年來他走南闖北,眼觀手動,將識見和經驗寫成書中下半部「(旁觀)不清:中國現代舞的愛與責」等章節,反思現代舞何去何從的方向;也身體力行,以「紮實」、「精彩」、「獨立」、「潛力」為準則(場刊的話),挑選作品,集合廣州、銀川、香港、北京、台北、南昌、南寧、濟南及深圳等各地舞團和舞者,匯成演出,連續兩個晚上在牛池灣文娛中心的劇院舞動新世代的能量。《中國舞蹈向前看》集結的都是年青的(甚至不見經傳)的編舞者,來自五湖四海,卻共同運用肢體、燈光和音樂組成獨舞、雙人演出或群舞,展現他們的世代景觀,而且因為年輕,所以憂鬱,動作的開合間都關乎個人存在的虛無、愛情的失落、人際關係的糾結。舞台的燈光暗淡、樂韻低迥、情緒充滿自傷自憐的痛感,卻真切、深刻,於是動人!誰人沒有年青的歲月?看滿台躁動的身影,舉手投足間盡是跟自己的獨白與對話,那是一闕苦澀的青春物語!

 

孤獨的愛情與生活張力

 

《中國舞蹈向前看》兩晚演出共十三個項目,都是短小精悍的斷章,但圓融自足,其中以「獨舞」及「雙人舞」最多,圍繞個體生命、愛情、藝術與人性追尋等主題,風格細膩抒情或充滿荒誕的戲劇感。個人最喜歡的舞碼包括來自廣州的《三分歸一》、台北的《出走》、南寧的《把我帶到水邊》、濟南的《一個關於渴望的夢》、深圳的《蝸居》、以及香港的《隔》和《中了藝術的魔》。

 

《隔》由馬師雅和宋楠編舞,以「雙人舞」的形態探索愛情的溝通關係,台上橫放了一個活動的雙面鏡,男女舞者分別站立左右兩邊,一面自照,一面追尋對方的身影,時而貼耳鏡上,彷彿締聽甚麼,時而撫鏡自畫,彷彿上下追索或表述甚麼,然後追逐奔跑,似在捕捉停留,最後還是背向而坐,似乎各不相干。《隔》的舞台意象鮮明,「鏡」不但象徵心魔、鏡像、情人自照或互照的不可觸及,也暗喻寂寞、阻隔,兩性關係任算如何努力親密也始終隔著一層不可踰越的距離與障礙,呈示現代愛情的孤懸狀態,溝通的勞而無功,人際的疏離來自個體過份重視自我,而「自我」的沉溺又不斷循環寂寞無助的境遇。編舞者借用雙人舞的分離與接合、空間的追尋而不可覓得,表達孤獨的原來不止一人,當人的存在本來就是自絕於他人與世界,那麼愛情的各自為政也可習以為常了。至此,舞蹈的主題已由「情愛」提昇至個體生存狀態的思考,縱然調子低沉得如無出路,但結束時舞者隔著玻璃背對靜坐的剎那,仍流露一份孤獨的美感,讓人咏嘆!

 

同樣關於情愛的角逐,柳寧與王琭婧編舞的《一個關於渴望的夢》卻變換喜劇的快感,舞台擺放了一個彷如魔術黑箱的裝置,男女舞者藏身其中,祇露出上半身或下半身的肢體,你推我拉、欲拒還迎又互相挑逗的舞步出神入化,呈示了兩性關係爾虞我詐的糾纏;當他們以直立的方式睡在懸掛的枕上時,是各尋好夢、也各懷鬼胎,甚至同床異夢;當他們激烈地搶奪車呔的駕駛時,則演成主導權的爭持,彼此各不相讓。這個作品輕鬆愉悅,動作帶有劇場的戲劇效果,情節豐沛而語調幽默,舞者的表情同時也配合角色的需要而喜怒交替,唯一可惜的是結尾播放的錄像,冗長而沉悶,畫面上的人腳與藍天白雲又跟整體場景格格不入,有續貂之嫌。

 

舞步的出走與個性解放

 

喜歡吳承恩編創的獨舞《出走》,帶點默劇味道,冷靜、自省,卻充滿澎湃的感情和力量——開始時主角獨困舞台方形的燈影內,以默劇的手勢上下撫推四面牆壁,讓觀眾在腦中建構玻璃房子的四維空間,隨著背景時鐘滴嗒的聲效,生命困於流逝與消耗之中。然後舞者走出方框,滿台遊走,再站在某個定點不停拔腿走路及跑步,卻始終原地踏步,走不出被瑣定的範圍;最後返回燈光的方框內,重新被困,在滴嗒的交響中提手意圖擊碎牆壁,音樂與動作嘎然而止,彷彿一個凝鏡。儘管《出走》具有戲劇起承轉合的元素,但想像的意境遼闊,「被困」與「衝破」可以是生命的箝制、生活的不自由、藝術的規限或社會的制約等不同議題的聯想,而且舞者的動作清脆俐落,即使表達被囚的壓抑也完全沒有拖沓的痕跡,尤其是結尾的凝定,彷若一錘定音,卻餘音震盪,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仍然就讀於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學生的作品!

 

曹誠淵在《舞者不懼》為「現代舞」定義時指出,它是「以肢體為工具、動作為媒介的藝術,它的內容不落言詮、它的形式不拘一格,拒絕被傳統的觀點所束縛,更不願意被人為的概念所規範」,其特徵有三:「對藝術家個性的發揮、對當今時代的反思、和對殦創意味的追求」(頁98)。曹誠淵的話語印證了這趟《中國舞蹈向前看》的特質,十三個作品的確充滿「原創性」、「時代性」及「個性」,例如蔡嘉樂的《中了藝術的魔》用街舞和武術的爭持,試驗舞蹈技藝之可能,彭宇、袁時和羅亮亮的《蝸居》卻以三人劇場的框架,回應寸金尺土,生活擠迫、人與人彼此碰撞無法相處的怨怒;譚洪濤的《三分歸一》借取三人組合的舞動、角力或併合,探討人性、理性、感性等思維的哲學層次。這些年青的肢體律動、跳躍的意念轉動、活潑的空間移動,或低沉靜止、或荒誕開揚,都展現了當代青年的所思所想、追求或失落,迴響了生活的撞擊、時代的狂亂,以及個性的解放,值得無論哪個世代的觀眾細細品嚐,從而開拓我們對身處環境某些面向的認知!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詩人、文化評論人,香港電台廣播節目《演藝風流》客席主持,著有《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