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卡華高斯與阿波羅樂團於澳門演出全巴赫作品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24年11月25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日期︰2024/10/11 8pm
城市︰澳門 »
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 »
藝術類別︰音樂 »

今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的節目中,小提琴家卡華高斯(Leonidas Kavakos),與由兩位小提琴家Noé Inui及Alexandros Sakarellos、中提琴家Ilias Livieratos、大提琴家Timotheos Gavriilidis-Petrin、低音提琴家Michail-Pavlos Semsis、及古鍵琴家Iason Marmaras所組成的阿波羅樂團(ApollΩn Ensemble),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了一場全巴赫(J. S. Bach)協奏曲作品的專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的曲目,亦正是他們新專輯裡的主打樂曲。

 

與今時今日一般欣賞演奏巴羅克音樂的大概會有十多人的室樂團不同,卡華高斯與阿波羅樂團的規模,就只有上述提及的幾位樂手了。可是,即使是當今的室樂團的陣容,聲部中都會有一個低音提琴及一台古鍵琴;但當晚他們幾個人的演出,卻也跟其他樂團一樣配有一個低音提琴及一台古鍵琴,所以音樂尚未開始,其實已令人擔心平衡的問題。而在舞台上,古鍵琴的音箱底下,靠近小提琴組的那邊,卻放置了一個「bookshelf」揚聲器,大概在古典音樂會中,這亦是相當罕見的安排。言即,古鍵琴的音色與平衡,卻要依賴現代科技的協助。在這種收音的情況下,大概弦樂聲也會有一小部分的餘音,被收進揚聲器的播放裡了。

 

卡華高斯所獨奏的幾首小提琴協奏曲,有著名的A小調第一號、及E大調第二號這兩首經典;而另外兩首,則為改編自古鍵琴協奏曲。今次在綜合劇院的舞台排位,亦不是筆者所預期。當晚,低音聲部都在左邊,古鍵琴、小提琴獨奏在中間,而中提琴及兩個小提琴就在舞台右邊。這就剛好是一般樂團排位的對調。而且,音樂會比較特別的地方,卻是聽眾有機會清清楚楚地欣賞到Iason Marmaras的古鍵琴演奏。因為在每一首協奏曲開始前,他都會先來一趟簡短的獨奏演出,這可說是音樂會的一項加料節目。而他的演奏,透過琴箱底下揚聲器稍稍幫助音量的情況下,聽到他靈敏而果斷的觸鍵,演奏確是相當瑰麗而莊嚴。而且,古鍵琴作為巴羅克時代音樂中的固定低音(basso continuo)的一份子,Iason Marmaras對於在幾首協奏曲中的玩味卻相當克制;尤其是當他發覺卡華高斯的小提琴獨奏,在自行添加許多裝飾音時,他甚至會將自己在音樂底下的線條中斷,而讓獨奏自由發揮,以避免個別發展所產生出來的不協和、互相碰撞的情況。而當晚的演出中,卡華高斯亦確實頗為喜歡在既定的旋律中,添加很多即興的裝飾。

 

第一首演出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一開始已令聽眾有驚艷的感覺,這個「人丁單薄」的小樂團,在平衡上處理得相當出色,而集中在舞台中央散發出來的音色,亦相當漂亮。這比他們經由科技錄製下來的完成品,現場的效果卻更加優秀。而且,水平特別出色的兩位低音弦樂手,亦能夠在比例懸殊的聲部平衡下,突出自己之餘,亦不會掩蓋高音聲部。卡華高斯與樂團演奏這首樂曲,典雅而爽朗,既充滿巴羅克風格的乾淨不造作、亦表現到巴赫音樂的齊齊整整的氛圍。

 

不過,對於第二首《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筆者在欣賞這場音樂會前,已找到卡華高斯最近期的錄音版本,發覺他與樂團的演繹有點過於另類。就當晚而言,他與團員雖然在第一樂章的首個樂句,已稍作調整,與唱片演繹有所不同,但整體上還是令筆者覺得,將音符縮短,始終難以支撐和聲、亦難以連接完整的後續樂句與開展。第三樂章的整體演繹,卻有一點混雜而且粗暴,感覺上與巴赫的音樂風格,已有頗大的一段距離。

 

上半場完結前,他們演奏改編自古鍵琴協奏曲的《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BWV 1056R》,整體上又回復到音樂會開首的演繹風格,典雅而富歌唱性的演奏,風格高雅,音色漂亮,合作上,各人的思維亦非常一致,整首作品的演出,都是上佳的演繹。當中的第二樂章,亦是筆者聽過他們的專輯後,最希望在音樂會中能夠現場欣賞的一段。當晚,卡華高斯莊嚴的演繹,不負所望。唯獨速度上,他們比錄音時稍快的脈搏,卻稍為減少了舒緩而能帶出的感人氣氛。不過,不加上任何感情添加的直接演繹,當晚還是奏得非常動聽。

 

下半場演奏改編自古鍵琴協奏曲的《D小調協奏曲,BWV 1052R》,技巧的層面上,已超出了之前幾首,成為炫技的表現樂曲。卡華高斯四平八穩的技巧,可說是完美無瑕,在音準、和聲或弓法上,都乾淨俐落地完成了困難的部分,這在第一樂章毫無疑問非常出色。更令人驚喜的是,卡華高斯與樂團,在第三樂章一開始,音色上的美感突然提升了很多,所有人的整體色彩都非常亮麗,氛圍的掌握亦精緻靈巧,可謂優美至極,反而有韋華第(Vivaldi)風格的味道。

 

卡華高斯與團員,加奏了專輯中亦有灌錄的巴赫《G弦上詠嘆調》(Air on G String),當晚現場的演繹,極之莊嚴動人,淡然的美態,中間夾雜自然的呼吸留白,實在非常美妙,音色更是漂亮。今次聽到他們對幾首作品的演繹,合作上的確無懈可擊,而樂手的個別演奏水平,其實亦仿如聽室樂一樣,清晰可聞,水準亦一流。可是,卡華高斯卻選擇在一些最熟悉的樂曲中,標奇立異,倒令筆者感到可惜。不過,當他與團員以最典型的風格去演繹的時候,典雅樸實的巴羅克風格、及端正嚴肅的巴赫音樂味道,還是相當濃烈,演繹上是非常稱職的。或許,卡華高斯與樂團,其實早已摸索到作為演繹巴赫作品專家的道路,但卻未能完全甘心於循規蹈矩吧!

 

舞台上用上了漸變色彩的背景燈光,最初也令人擔心會影響欣賞的專注力。可完全不經意的燈光改變,卻只令人感到樂師就在一間古樸的小房間裡面演奏一樣。不過,如果背景燈光能夠再調暗一些的話,氣氛應該會更加合適。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