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室內樂音樂會
文︰夏康 | 上載日期︰2024年3月15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香港藝術節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23/2/2024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世界首屈一指的德國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歷史追溯至1653年,承載無數經典演出痕跡與演繹傳統。香港藝術節曾於2012年邀請該歌劇院在香港上演四場莫扎特《女人心》,而今年則為香港觀眾帶來兩場李察・史特勞斯的《拿索斯島的阿莉安妮》。除了歌劇,今年主辦當局更安排了一場室樂音樂會,由駐歌劇院的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中的八位樂手獻奏。筆者有幸肯出席了該場於2月23日晚上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

 

當晚音樂會開始之前,樂團代表Martin 首先在台上為聽眾介紹尼爾森《徒勞小夜曲》背後的故事,並強調樂手們因為都是歌劇音樂家,所以演奏風格別具戲劇性。誠然,這樣的開場白,在室樂音樂會並不常見。這首五重奏作品,在網上找到很多不同的樂手排位方法,而當晚則以單簧管 (Markus Schön)—大提琴 (Emanuel Graf) —低音大提琴 (Florian Gmelin) —圓號 (Pascal Deuber) —巴松管 (Holger Schinköthe) 由左至右呈半圓形的方式排位演奏。兩位低音弦樂手於舞台中央提供確切的節奏,而單簧管與巴松管手則於舞台兩側相互對望,而極為柔美的音色處理高低旋律。圓號音色非常温純,往往與巴松管融為一體。《徒勞小夜曲》短短七分鐘,卻包括了三個音樂風格迴異的故事情節,形容男士們前後以炫耀及慵懶風格演奏,希望吸引女士們走出陽台,卻都不成功。最後一段,則描繪男士們伴着進行曲,一邊娛樂自己一邊回家。當晚演繹,不單止生動地奏出Martin所説的戲劇性,更示範了弦樂與管樂間難以實現的融和與平衡,為音樂會揭開精彩的序幕。

 

《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室內樂音樂會》

(©Kurtachio,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接下來,四位弦樂手 (第一小提琴 David Schultheiss、第二小提琴Guido Gärtner、中提琴Adrian Mustea及大提琴Emanuel Graf) 為聽眾演奏舒伯特C小調弦樂四重奏「四重奏斷章」D703。這首長十分鐘左右的「非常快的快板」樂章,本源自未完成作品,但是精彩萬分,應屬於舒伯特云云四重奏作品中最常被演奏的之一。樂譜滿是非常弱(pp)及極弱 (ppp) 樂段,與穿插其中的偏強—非常強樂句形成無窮張力。一些演繹版本會把當中的強弱對比誇張化,以達到戲劇效果。當晚樂手們的演繹則截然不同。作曲家以顫音營造幽暗不安的氣氛,而樂手們在節奏感上保持了音樂的緊湊,又以極為輕柔細膩的音色添上柔和。抒情性質的長音樂句,樂手們沒有用太多揉弦渲染,而是以純粹的音色彰顯聲部間的和聲。第一小提琴手以既是柔美卻具穿透力的琴音輕聲歌唱,引領同伴示範張力中的優雅。

 

下半場的曲目,為長達差不多一小時的舒伯特F大調八重奏D803。這首作品乃作曲家對貝多芬降E大調七重奏作品二十的直接回應。兩首大型室樂作品,皆同時用上弦樂與管樂配器,在筆者心目中都是較難聽到好演繹的作品,原因就如上述般:弦樂與管樂間的平衡問題。當晚,樂手們以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圓號—巴松管—單簧管呈半圓形的方式排位,第一小提琴與單簧管對望,一起以高音對唱,亦分別領導弦樂管樂部合作。概括地評論他們在六個樂章的表現,樂手們在音色配合上花上心思,讓弦樂管樂真正做到水乳交融。弦樂手在大部份樂段都剋制其揉弦,以配合管樂手的音樂線條。只有像第四樂章主題般,在四位中低音弦樂手伴奏下,第一小提琴及單簧管以顯然不同的角色對唱,David Schultheiss 才會用上濃濃而優美的揉弦與Markus Schön的透明音色擦出火花。除了圓號手非常些微的發音瑕疵,樂手們的演奏皆極盡精確,樂韻交錯盡顯和諧。舒伯特樂章的生動與温和,演繹完美。

 

《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室內樂音樂會》

(©Kurtachio,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室樂音樂會沒有大排場,又沒「星」可追,客源向來較偏向於資深聽眾。當晚演出幾乎滿座,卻出現四次樂章之間觀眾拍掌的尷尬情況。舒伯特八重奏的第五樂章完結後,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迅速以F音緊接 (樂譜上其實並沒有標上attacca),才再沒有拍掌聲。第六樂章後半,席間又出現嬰兒叫聲,為音樂添上另類效果。

 

音樂會可説是教育大眾的過程,而當晚留下來出席演後藝人談的聽眾則提出多個高質問題。除了樂團代表Martin,小提琴手Guido Gärtner及圓號手 Pascal Deuber 亦一起解答。席間提到,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有自己的樂器藏品,樂手演奏的往往是代代相傳的歷史樂器,故此維持了樂團得有的獨特音色。有練習小提琴的聽眾問到,對弦樂手來説,響亮的圓號往往是最難合作的,究竟樂手們有何秘訣做到平衡?Guido笑説,Pascal就是有本事輕聲演奏啊!

 

深厚歷史傳統與樂手高超造詣,造就了在香港難得一聽的室樂盛筵。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樂評人。自2005年其古典CD評論每月見於《Hi Fi 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