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話劇團重演經典劇目《天下第一樓》見證時代變遷
文︰鍾燕冠 | 上載日期︰2023年2月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天下第一樓》(照片由香港話劇團提供)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4/12/2022 2 :45pm
城市︰香港 »

香港話劇團 45 周年重演經典劇目《天下第一樓》,以北京老字號烤鴨店「全聚德」做藍本,借烤鴨店的興衰側寫對家國的憂患和前途的迷惘。在現今瘟疫蔓延和時局的波譎雲詭下,劇中的寓言亦能借來鑑今,如民國士兵要求掌櫃更換旗幟時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對應劇終的一幅對聯「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時宜明月時宜風」。

 

《天下第一樓》是編劇何冀平的代表作, 1988 年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即引起哄動,至今已演出超過 700 場,經過三十年的洗禮,仍能歷久常新。這次重演由香港導演司徒慧焯操刀,節奏較明快、乾脆,劇情推進上也更緊湊,而演員亦以粵語對白演出,雖然減弱了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味道,但佈局上增加了戲曲的設置,如「一桌兩椅」、「走圓台」,加強京城的氛圍。

 

擅長群戲的司徒慧焯對 20多名演員的編排、走位,下了不少功夫,毫無累贅拖拉,劇中伙計們的表現出色,他們協調有序的動作,襯托出「福聚德」興盛時期的繁榮景象,與王子西、盧孟實的互動更顯立體,伙計的轉變,反映盧孟實對他們的改變,他兩次脫下大褸,表示與伙計站在同一陣線,甚至同情伙計的身世,因彼此都是被人唾棄的「五子行」,舊時代廚子、戲子、窯子(妓)、澡堂子和剃頭挑子(理髮),被認為是低下行業。

 

反觀劇中主角的表現則稍為遜色,如王子西原本是精明和看透世事的人,但在此劇中他為了討好大掌櫃而淪為庸碌之輩;飾演常貴的余翰廷,與常貴的嫺熟老練相去甚遠;而飾演盧孟實的謝君豪,彷彿還帶著「南海十三郎」的影子,只覺是換了身分借屍還魂,未能反映盧孟實「真實」的一面——由草根階層逐漸爬上掌櫃的求生之路。導演對群戲的調度恰到好處,卻忽略細緻位的處 理,令文戲變得突兀,與熱鬧場面格格不入,如修鼎新在解釋他的名字是由廚子而來時,並帶出古人稱宰相為「鼎輔」,就是掌勺的廚子,「大到一國,小至一室,都要有人執掌。古詩云『鹽梅金鼎美調合』,就是比喻宰相用朝廷這個大炒勺做菜。」

 

這段對話本是全劇畫龍點睛的地方,盧孟實的出現就是「福聚德」靈魂,他令沒落的飯館起死回生,從而引申至國家亦需要「掌勺的廚子」的帶領才能扭轉乾坤。可惜這場口在導演的安排下變成冷場,未能道出重點。劇終前在背景打出一幅像地圖,又或像脈搏的影像,暗示著這股躁動不安席捲各地,又象徵著時代的流動,導演這安排巧妙地避過了草率結尾,為此劇埋下伏筆。

 

中國人「民以食為天」,盤中五味反映人生五味,一家飯館的興衰流淌著一道甜、酸、苦、辣、鹹的「中國菜」。洛英離開時留下的晚香玉,花語是「危險的快樂」,寓意快樂本身存在著危險,對應每當盧孟實思考問題時,背景便會出現禪寺裡「磬」的聲音,表示危險四伏。導演刻意將劇終的對聯放大,直指歷經滄桑後,是主是客已分不清,在權力的高峰上,誰人高處不勝寒?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曾當記者,現專注文化及藝術工作,撰寫電影、視覺藝術和劇場評論,亦兼任日本SAORI紗織藝術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