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高維茨基小提琴獨奏與室樂演出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21年10月1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薛高維茨基小提琴獨奏會》
主辦︰香港小交響樂團
地點︰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
日期︰2021/08/2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小提琴家薛高維茨基(Dmitry Sitkovetsky)這次來港演出,經過了之前的協奏曲音樂會後,亦舉行了一場獨奏會,並加插了一首合作水平要求極高的室樂合奏作品。對於他在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中的表現,確實有點令人失望,所以這次欣賞他的獨奏會,就沒有太大的期望。這次跟薛高維茨基合作的鋼琴家,為在這一年來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緊密的李嘉齡。這一年來她與來港的世界級獨奏家擔任伴奏,次數之頻密,亦為她增添了非常多的難能可貴機會及經驗。上半場的節目安排,為兩首風格全然不同的作品,先有貝多芬相對地較冷門的《D大調第一鋼琴及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2之1》,亦有浦羅哥菲夫著名的《F小調第一小提琴及鋼琴奏鳴曲,作品80》,兩首作品正好展現薛高維茨基在音樂修養及技巧的表現。

 

在貝多芬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中,薛高維茨基在樂曲嚴謹的架構中,在可以自由地展現趣味的機會上,表現卻較為木訥;在弓法及色彩的變化上,亦不算太出色。不過對於配合李嘉齡的鋼琴演奏上,在速度及力量方面,他還是以跟從李嘉齡為首,讓鋼琴的地位得以提升,以禮讓鋼琴的鋒芒為焦點。李嘉齡在過往演繹古典風格作品的表現,可謂非常出色,所以當晚在演繹這首貝多芬樂曲時,基本上是開對了她的門路。兩人的演繹風格雖然並不相像,也沒有很好的交流,但還算合拍。在優雅的的第二樂章,李嘉齡的演繹非常典雅漂亮,薛高維茨基在扶持以鋼琴為首的前提下,穩陣的線條亦作出一個優秀的底線,但在表現小提琴色彩上,卻依然稍為不足。中段多變的素材中,兩人的對答則做不出太大的趣味。而第三樂章主題展現跳躍的重音,薛高維茨基在表現上稍為平淡,李嘉齡在鋼琴上的處理卻頗為可愛。之後出現的不同素材,大家在演繹上,共識的分歧也相當大。整體來說,李嘉齡無論在風格、音樂趣味、及技巧上,都出色而完美。小妹當晚的表現,稍勝於前輩大師一籌。

 

經過這首貝多芬奏鳴曲後,反而令人開始擔心薛高維茨基在難度更高的浦羅哥菲夫《F小調第一小提琴及鋼琴奏鳴曲,作品80》的表現,這首樂曲一直以來都是小提琴獨奏會的高難度曲目。整首作品在旋律線條上都難以好好地掌握演繹,和聲更是難以駕馭。不過,令人驚奇的一刻終於出現。薛高維茨基在調整好先前不大順暢的弓法控制後,在這首作品中,在第一樂章已能把小提琴的深沉共鳴聲音鞭策出來。音準的控制方面,更令和聲展現出漂亮的色彩,連弓快速樂句的音符亦非常漂亮,句末的長音更是通透得令人神往,撥弦充滿質感的聲響更是優美。在整個樂章的意境上,薛高維茨基表現的空洞、神秘色彩,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李嘉齡在配合獨奏的表現方面,她在鋼琴的演繹相對之下較為豪氣,與薛高維茨基高不可攀的冷艷,相映成趣。第二樂章,薛高維茨基可謂已進入了最高水平的狀態,而這種光亮又飽滿的琴音,亦只會來自最第一流的小提琴家手上,技巧更是完美,聽不到任何沙石,樂句亦充滿趣味而且具力度美。第三樂章中,薛高維茨基有他自己一套的冷傲美學觀點,幅度變化也不大,但樂句的演繹非常高雅。最後一個樂章在果斷的弓法上亦相當完美而漂亮,情緒的變化上,他依然傾向冷靜而端正演繹。整首作品的表現,正正表現出薛高維茨基本身的大師級水平,而且更是垂手所得。而他亦充份利用手中小提琴的反應及能力。李嘉齡在這首作品中演奏,光潔硬朗的氛圍,與獨奏冷靜的表現,又再次相映成趣。

 

下半場的孟德爾遜《降E大調八重奏,作品20》,薛高維茨基與七位香港小交響樂團團員的的演繹模式,就是採取最典型的「一對七」型式,薛高維茨基本應要擔任非常重要的、近乎獨奏的氣場。依然要介紹一下當晚的陣容:小提琴組的格德霍特(James Cuddeford)、金仁善(Kim In-sun)、李海南(Le Hoai-nam),中提琴組的陳子信、卞思琦(Christina Bean),及大提琴組的張培節、貝樂安(Laurent Perrin)。八個來自完全不同地方的成員,交織出一片真正「世界級」的共融色彩。這次的組合,每個樂章都採取最典型的一般速度,所以在分析上,聽眾絕對可以直接專注於他們的技巧與表現。對筆者來說,他們的演繹,可說是近年在現場演出中,聽過個人辨識度最低的一隊,七位「小交」成員在演繹上的相似融合度與整齊度實在極高,這大概是因為大家長時間在樂團中練習、和經常分組合作室樂演出的成果。而他們在個別演奏精短的樂句時,自己本身的個性及氣質,還是相當明顯的。對於孟德爾遜這首樂曲的青春與熱情風格、及漂亮高貴的氛圍,團員們還是掌握得非常出色。相形之下,薛高維茨基與他們完全不一樣的琴音,卻很突出地被映照出來。相對於上半場,薛高維茨基在這首樂曲中失卻了領導的個性,而不夠乾淨或甚至節奏不穩定的瑕疵,卻非常明顯。上下半場的分野這麼大,大概也可能是他的小提琴的反應實在太大太快,令演奏的最好及最差的絲毫分別,都清清楚楚地於琴內響鳴。團員們對於四個不同樂章的情緒掌握,色彩分明,但薛高維茨基在第一小提琴的位置上,音樂的個性便稍為模糊。最後一個樂章為展示合作與個人實力的考驗,團員們的精彩表現令人極之滿意。在加奏第三樂章《諧謔曲》時,團員的輕鬆及靈巧的演奏比先前更圓熟漂亮,但薛高維茨基卻已展露疲態,很多時候都出現瑕疵或節奏墮後於其他成員。

 

【後記】

 

幾個月前,香港小交響樂團作為第一隊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演出的管弦樂團,場地演出的音響效果,大概會是工程師們往後的重大考驗,這場室樂音樂會演出時,舞台後方卻多加了幾扇白色的反聲板。上半場鋼琴貼近門板,聲音確實顯得結實漂亮,而小提琴獨奏的琴音變化也是非常清晰。下半場的八重奏室樂作馬蹄形分坐,兩個大提琴貼近門板,琴音線條也是顯得非常細緻有力。在工具的補足下,這次的音響可算是有些微改善,不過可以調節的空間應該仍然很大。薛高維茨基在浦羅歌菲夫奏鳴曲的演繹,也可以說是這場音樂中,最令人難忘的小提琴黃金時代的一級水平。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