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四:從空間改變重塑城市的歷史與想像
上載日期︰2021年7月22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第三十一屆澳門藝術節網上藝評交流活動討論四以「從空間的改變重塑城市的歷史與想像」為題,討論《人人超級市場》、《反轉澳門——魔法城市歷險記》兩個作品,關鍵字為澳門女孩的成長、記憶與空間對話。此次交流由陳國慧、莫兆忠主持,參與討論有黃寶儀、羅德慧和戴碧筠。

 

《人人超級市場》與《反轉澳門—魔法城市歷險記》皆以澳門城市空間為背景。前者以超級市場連結人生變化,後者則以浪漫視角細看城市建築。

 

《人人超級市場》:小品式少女成長故事

 

在超級市場觀看演出,並參與角色的人生,對觀眾而言是一次新奇且具新鮮感的體驗。此作於2019年藝穗節首演,重演的版本在主題表達以及空間運用上都作出了調整。

 

《人人超級市場》的人人指向眾人的生命歷程,而超級市場則為展現人生不同階段以及記憶的場所。此作新增了一個男性角色,並加入了戀愛情節,試圖豐富原有文本。但在六十分鐘的演出時間,交代兩個角色的背景,並嘗試讓觀眾投入二人的人生實屬不易。雖然編導將角色的人生公式化,以便觀眾快速理解以及進入其生命,但整體情節刻劃薄弱且欠缺生活感以及細節,都窒礙了觀眾共情。此版本的故事脈絡與前作相似,然而為了加入婚戀情節而刪去了過往剖白式的自我探索,致使人生不同階段的起伏與超市之間的扣連亦變得牽強。在前作尾聲,女演員未能聯絡兒子,最後黯然地在超市購買元寶蠟燭香,寓意生命的失落與無常。但此次改版卻未有在原有文本的基礎上,深刻挖掘人生與超市的關係,甚至讓兩者間的關連變得更薄弱。

 

作為沉浸式作品,此作在鼓勵觀眾參與上花了不少心力,但演出場地的局限卻阻礙觀眾投入與觀看演出。編導以引導對話以及音樂,鼓勵觀眾打破尷尬感以及開放身體,能起活躍氣氛的作用。而此版在空間運用上,選取了相對寬闊的走道進行演出,但由於超市貨架以及走道空間窄小,並非所有觀眾都能參與以及觀看演出。再加上超市的貨品與顧客容易令觀眾分心,觀眾若只能靠聲音導航進行想像,則更易對角色以及演出感到抽離。若將劇作置於黑盒劇場演出,觀眾或有更佳的觀看體驗,而超市的場地局限亦得以克服。

 

《反轉澳門》:富有詩意的兒童劇

 

非土生葡人以及建築師視角下的澳門是何種模樣?伯納多.阿莫林以富有想像力的方式,輔以仔細的資料搜集,創作出具有浪漫氣息的偶劇。有別於本土兒童劇濃重的教育色彩,編導述說澳門建築物的故事時,以富有詩意的視角切入。其對建築物的想像建基於實際的地理環境,如:遙遙相對的旅遊塔小姐被對面的科學館先生暗戀,地理的距離被浪漫化為愛戀關係。此作沒有主線劇情,由各個建築物的短篇故事組成,不少故事都融入了建築物的歷史背景。如:世界貿易中心先生不諳無線上網,幽默地反映出此座建築物的網速緩慢。旅居澳門的創作者以外來者的視角,為觀眾提供了觀看城市的新角度。

 

此作雖為一部偶劇,但其依靠葡文旁白交代故事情節,對於觀眾而言富有挑戰性。操偶師在演出過程中甚少與觀眾交流,觀眾只能從木偶以及旁白理解故事。然而由於演出場地的觀眾席並非沿斜式,後排觀眾難以看清木偶活動。再加上疫情下的社交距離安排,亦令觀眾無法與木偶有更近距離的接觸。相對於澳門藝術節《百藝看館》澳門葡人之家協會帶來的偶戲,此作與觀眾的距離感較為強烈。葡人之家協會的作品以馬戲團為主題,同樣沒有主線劇情,但其以木偶活動而非語言交代劇情,有助於兒童理解演出。若此作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感,或能增加觀演者的投入度。

 

討論四:從空間改變重塑城市的歷史與想像

關鍵字:澳門女孩的成長、記憶與空間對話

討論劇目:《人人超級市場》、《反轉澳門——魔法城市歷險記》

主持:陳國慧(港)、莫兆忠(澳)

藝評人:黃寶儀(港)、羅德慧(澳)和戴碧筠(澳)

文字整理:黃寶儀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