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貝克姊妹.梵志登與「港樂」管弦色彩演繹上再進階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20年1月1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管弦樂團
演出單位︰香港管弦樂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23/11/201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這是第一次聽拉貝克姊妹The Labèque Sisters(舊名:Katia and Marielle Labèque)。當年擁有她倆演奏歌舒詠(Gershwin)的《藍色狂想曲》唱片,兩人火熱的氣場,對正了當時年少的筆者的胃口。今次香港管弦樂團這套節目帶來很多新口味,除了拉貝克姊妹演奏格拉斯(Philip Glass)的新作《雙鋼琴協奏曲》外,音樂總監范志登(Jaap van Zweden)也選奏了一首較少機會聽到的、由上世紀其中一位偉大的指揮家史托歌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所配器編曲的穆索斯基(Moussorsky)《圖畫展覽會》,亦有由香港作曲家陳啟揚所寫的首演作品《夢迴翻飛》。新,在這套節目中,意義重大。

 

音樂會上半場,樂團演奏了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Lohengrin)中的第一幕《前奏曲》。上一次聽「港樂」,是兩個月前他們與男中音Stephen Genz合作的《幻想交響曲》音樂會,承接著季初的佳績,這次令人抱有更大的期望。在這首色彩淡素而感情內斂的作品中,梵志登並沒有過多的動作提示,樂團成員在音樂會一開始,對於冷靜而具美態的旋律與和聲的掌握,水準之高,實在比想像中更高出幾個梯次。弦樂組通透而細緻的演奏,在這首作品中擔當著極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小提琴組的極出色表現,確實令人另眼相看,當中多變的分支和聲變化,團員們在準確而穩定的技巧支持下,優美而具靈氣的純美演繹觸動人心,自然而為的表現,在音樂造詣上,毫無疑問真正達到國際級水平。兩個管樂組低調而優雅的襯托,在樂曲中所作的平衡亦非常出色,讓主要的色彩與神髓,都留給弦樂組去演繹,所以整體的音樂流動性都圓滑流暢。而銅管、定音鼓與鈸的低調矇矓感只帶起了動感,在高潮部分卻絕不過火。指揮對於音響平衡及感情的控制非常好,而團員在演繹上亦一流,確實是一個難得的現場享受。

 

有了這個好開端後,在陳啟揚的《夢迴翻飛》(Spiralling Dreamscape)裡,樂團對新作品的表現,就更顯得容易掌握。在這首新作的開始部分,小提琴組亦有很多和聲交錯的線條,但這都由較簡約的不持續的音符所表現,團員卻演繹得很有趣味與漂亮。其他聲部線條的發展,聽眾在習慣了開首的簡單交錯風格後,順隨著之後的變化,已較難刻意牢記特點,但作品整體給人的感覺卻色彩斑斕,充滿朝氣,是一首聽完後會感到舒暢開懷的樂曲。

 

拉貝克姊妹演奏格拉斯為她們所寫的《雙鋼琴協奏曲》,暫時較難找到完整的參考拷貝。當晚她們的演奏,在較柔和的樂段,她們在音色的塑造上,非常用心思,可能作品的機械化及像常動曲的風格太明顯和佔較多的篇幅的關係,所以這更可能是有所必要。但在共識及合作上,兩人在觸鍵力量方面、或在各自獨奏的段落裡,如果不去看誰在演奏的話,基本上已是分不開誰是誰,兩人在風格上的融合相像度可謂爐火純青,不過卻少了相異的雅趣。如果單憑聆聽,她們的技巧也完美無瑕,作品中也似乎不需要嘩眾的火花,所以情緒表達的起伏也不太大。而在加奏的格拉斯寫給雙鋼琴的《四個樂章》裡的最後樂章,拉貝克姊妹在音樂的演繹上卻非常神秘而漂亮,合作上也依然是仿如出自同一人,感情的變化較為濃烈,技巧亦完美。

 

至於下半場裡,史托歌夫斯基配器版本的《圖畫展覽會》,相較於最常被選奏的拉威爾(M. Ravel)編曲版本,色彩上更較為懸疑多變,對於管弦樂團樂師的技巧要求更大,但對於聽眾來說,卻可能較花多眼亂、枝節較多。梵志登對於這首在氣氛上更重量級的作品,並沒有浪費了前輩指揮的心思,甚至在《牛車》(Bydlo)一段,那份急躁脾性在銅管組的演繹下,也跟史托歌夫斯基的錄音版本如出一轍。而對於整個樂團而言,《雞腿上的女巫芭芭亞加茅屋》更是團員們合作水平的指標。「港樂」成員在這個樂章中的演繹非常精彩,梵志登對於富於戲劇效果的驚嚇情節,在突顯重音的誇張手法非常成功,銅管樂組團員們在標榜令人恐懼的色彩方面,演繹極其出色,整齊度高,音準也一流。而過渡到《基輔大門》主題的一段,直至樂曲完結的尾聲,中間有很多樂思變化,各聲部的配合都完美,令整段音樂的緊湊基調得以發揮。幾近全無冷場的幾個樂章,都差不多一氣呵成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在這個版本中,指揮怎樣令作品有歇息的空間,不至於會有浮誇、虛張聲勢的感覺較為重要。對於聽慣及較喜歡拉威爾的版本的筆者來說,當晚現場聽下來的感覺,樂團的感染力非常濃厚,而梵志登大刀闊斧而不作帶有多餘感情變化的手法,可能亦是重要的一環。團員們在控制音色與力量方面,亦悠揚悅耳,在果斷的段落亦一針見血、直截了當。即使有慣性口味的前提,他們當晚的現場演繹,還是令人感到相當成功。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