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置身事外的旁觀者——評2018新視野藝術節《天使之骨》
文︰Johnny Lam | 上載日期︰2018年11月13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相片拍攝:Cory Weaver
節目︰天使之骨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10/11/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18 »
藝術類別︰音樂 »

杜韻的《天使之骨》,作曲家的序言已說明是以探討人口販賣的問題為重點。然而,從對立的角色設計,震撼多元的音樂,以及直刺觀眾感官的舞台及視覺設計,杜韻及創作團隊是要透過此劇,著觀眾去正視社會上的各種深層問題,而當中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

 

全劇只由X.E.先生、X.E.太太,以及男女天使擔演,而九人的合唱組,由歌劇開始時的巡行者,到台右如同希臘合唱般的旁觀者,以至分飾成一眾嫖客。X.E.夫婦在歌劇一開始已表現出他們因經濟拮据以至床笫之事而衍生的種種不和。男女天使在他們家出現,還以為可以找到一處安居之地,怎料即成為X.E.夫婦的搖錢樹。X.E.太太著令X.E.先生割掉天使的羽毛,插在自己頭上向眾人顯示其「蒙福」的象徵,並向眾人推銷男女天使的「服務」從而牟取暴利。天使受盡各方顧客的凌辱,女天使更慘遭性虐待。X.E.太太勾引男天使與她交合,最後令她懷孕,令X.E.先生勃然大怒,把一袋羽毛擲還天使,著他們逃離,並當場割脈自殺。腹大便便的X.E.太太,在電視台的訪問中仍執意表示其受害者身份,把所有責任推給過世的X.E.先生,最後以一段精神錯亂的尾聲作結。

 

這個角色設計,表面上讓X.E.夫婦與男女天使處於施害與受害者兩方:而天使因著其純潔無暇的本質,加上被拔除後其實無法回復的羽毛,以及他們面對種種被施害的過程,觀眾很容易對天使產生憐憫。然而,X.E.夫婦亦是當中的悲劇人物,X.E.先生固然因太太最後的出軌感到極為沮喪而最後選擇自盡,但X.E.太太的處境亦反映了很多現代人的境況,無法解決的家庭問題,甚至最後因這些問題而成為傳媒焦點,當中承受的壓力亦不足為外人道。當中推進全劇的重點,是問題出現的時候往往得不到正視,即使天使受盡折磨而聲嘶力竭地吶喊,X.E.夫婦均置若罔聞,而夫婦自身內在的問題,其實並沒有因天使的出現而得到解決,反而越陷越深,最後釀成悲劇。環觀世界不同地區,這種不去正視深層問題的情況,其實無處不在。而本劇觀眾作為旁觀者,其實會否是在現實中的X.E.夫婦呢?這樣鋪排的劇情,不難去觸動觀眾的神經,去思考作品當中的種種問號。

 

生於上海,現居紐約的杜韻,其音樂風格極為多元,完全不限於古典或現代學院派的音樂風格。筆者從她在演出前一周的講座中,留意到她不論對古典歌劇、中國傳統戲曲、各種流行風格,以及她正在進行的口述傳統及世界音樂的計劃,均有涉獵,且有其個人的見解和觀感。而環顧現時國際的當代音樂生態,多在固有的古典或學院傳統以外尋找創作泉源,例如各種流行、世界音樂、電聲甚至噪音等。杜韻對音樂的多元取向,亦正切合現今的當代創作潮流。

 

而《天使之骨》作為一部歌劇作品,杜韻其實非常正視這曲種歷來的發展及特色,當中抒情與敘事相間、合唱同時作為旁觀者及角色身份等,都可見傳統流傳下來的影子。而在配器中用上了巴羅克音樂常用的魯特琴(lute)以象徵天使,不乏源自文藝復興時代對天使的意象。不過她在音樂風格上,揉合歌劇傳統以外的音樂風格,例如演唱女天使的龐克搖滾(punk rock)唱腔、X.E.先生在推銷天使的「服務」時模仿貓王年代的唱腔、甚至劇首時如同聖詠的合唱巡行段落等,都反映杜韻非常個人而且毫無拘束的音樂風格。在她筆下,不論是當代器樂技法還是混合不同樂風,都是以表現情感為主要依歸,而且各類樂風之間的轉換,很能配合劇情推演而不覺突兀。例如以一段當代音樂常見的雙簧管多重音(multiphonics)樂段,表現男天使被女顧客一腳踢進胸口的痛苦嚎哭;而X.E.先生唱「Mercy」(憐憫)一段前,器樂組突然響起的齊奏旋律,配以猶如重金屬風格的重型鼓樂,(杜韻在演後談直指那段有Viking Metal的影子),把X.E.先生由憤怒到自責,到最後情緒失控而當場割脈的一段,整體情緒不斷升溫,讓人印象難忘。

 

雖然是探討人口販賣,甚至是童妓的問題,但在舞台和服裝設計上,導演及設計師沒有要演員繪形繪聲地呈現露骨的情節,而藉著角色間之互動及相當簡約的舞台設置,靠一張床、一張單人梳化及一個浴缸,以及另加的一些桌椅,就讓觀眾的視覺聚焦在X.E.夫婦的客廳中,而無法逃離一幕幕悲劇的發生。在女天使受虐的一段,戴上面具的嫖客Brick J.在她的背後插進並大力拔掉一條大大的刺,與天使當時唱出的「He likes it rough」,當中的動作含義不言而喻,而且導演在演後談亦有提及,這個演繹讓此場景並非純粹意旨性虐待,也包括社會上出現的其他虐待和不公的欺凌。到全劇最後的一段X.E.太太的電視訪問,電聲音樂配以合唱部分不斷的單字重覆,台上的燈光逐漸如同失控般不停隨機閃爍,甚至連字幕亦隨著不停地快速回帶(到X.E.太太唱出最後一句前突然回復正常),以一個近乎天花亂墜的視覺效果,表現出X.E.太太幾近崩潰的精神狀態,效果相當震撼。

 

全劇的音樂對四位獨唱及合唱組都有極高的要求,獨唱者不單對多樣的音樂風格表現自如,亦表現出角色在劇中的不斷演變,帶動全劇推進。九位合唱組的成員,由本地的歌者組成,要演唱不易駕馭的近代和聲,甚至要擔當部分角色,實在不易,應記一功。而現場對人聲及樂器的擴音,應對不同的音樂風格,甚至把音效推至極端的電音,亦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另外,主辦當局是次只派發單頁的場刊,印上QR Code讓觀眾自行下載完整電子場刊,雖然在場館內才下載會有網絡傳輸緩慢的問題,但實在是一個很不錯的嘗試。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熱愛當代及早期音樂,撰寫唱片評論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