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年青創作新勢力——評「演藝作曲系青少年創意合作計劃音樂會」
文︰朱振威 | 上載日期︰2018年8月31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
日期︰7/7/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一年前,香港演藝學院開設創意合作計劃基金,鼓勵該校教員、學生和校友籌辦與校外單位合作的創作計劃,伍巧怡、曾耀君、李嘉怡三位講師及校友龐倩渝合作籌辦了多項活動,並在七月七日下午舉行兩場「演藝作曲系青少年創意合作計劃音樂會」合共發表十一首作品,主要由演藝作曲系青少年音樂計劃學生創作,令人驚見一批未來作曲家的實力。

 

伍巧怡製作的大型裝置「聲光變幻」以電子裝置刺激兒童不同感觀。在裝置完成後她邀請了三位作曲家李一葦(青少年音樂計劃及本科畢業生)、廖梓丞(青少年音樂計劃畢業生)及王應淳(青少年音樂計劃學生)以這套裝置為靈感創作樂曲。伍巧怡給予三位作曲家不同的指示:李一葦僅獲告知裝置概念及影片大概氛圍;廖梓丞則有一段關於裝置的完整錄像作配樂;王應淳則親身體驗裝置並自行拍攝影片,而三套電子音樂作品均配以錄像播放。李一葦《聲光變幻-靜》將電台廣播的聲音取樣及電子音效拼貼,也有具調性的鋼琴片段,最後慢慢淡出,營造出一個夢幻景觀。廖梓丞《聲光變幻-動》是典型「配樂」,音樂/音響效果的起伏與造句皆能緊貼影片的剪接,而影片最後一段廖梓丞卻選擇了完全靜默,反而是驚喜。王應淳在《聲光變幻-玩》用了十二段由同學創作的聲音取樣拼貼,音樂段落都是五聲音階,隨機出現的樂思與突兀的轉接,都是為了表達兒童在把玩裝置的即興與隨機特質,甚有趣味。

 

曾耀君《JC進化樂》是為了賽馬會匡智學校學生而創作的音樂劇。故事取材自灰姑娘,只是女主角沒有參加舞會或是遇上王子,卻在夢幻世界跟不同動物相遇,無法以語言溝通,唯有以電子音樂作交流橋樑。手工製作的戲服與道具簡單卻見心思,學生都用心演出,也有不少個別演員忘了走位又互相提點的有趣場面。全劇主要以arduino控制器演奏的電子音樂,而學生都是看燈號指示給予反應。而主題曲則是有預錄伴場的現場大合唱,真摯動人。用電子音樂演奏為主,讓學生在沒有也無法作樂器訓練之下仍能演奏音樂,讓學生感受音樂演奏。看著學生在最後合唱,大家口型整齊,可見真的熟習歌詞,而預錄伴唱也只為了確保音準。相信這次演出對十四位學生來說是非常特別的經歷,也讓這作品在藝術價值以外更具社會意義。

 

由李嘉怡帶領的「畫.音.動」計劃也是跟特殊學校合作,由賽馬會匡智學校及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的學生提供畫作,再由演藝學生創作故事、製作錄像並配上音樂,最終創作了十二部作品,是次音樂會選演了其中三部:鄧澤恩(本科生)的《安迪夢遊仙境》與余梓朗(本科生)《離島邊度黎?》都採用了賽馬會匡智學校學生作品,而伍亮恆(青少年音樂計劃學生)的《真美》則是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學生作品。三部作品各具特色,鄧澤恩以旋律取勝、余梓朗則善用互動裝置、伍亮恆則主力以聲效營造氣氛。

 

兩位青少年音樂計劃學生姚晴洛與王應淳各自創作一個樂章的《中樂智能對話》由伍元龍指揮香港警務處中國文化學會中樂團演出,並輔以現場觀眾以手機登入由曾耀君製作的指定網站來控制聲響合作演出,是有趣的互動演奏。撇除因對樂器認識未深以致有不少轉調段落效果未如理想,姚晴洛與王應淳創作的這部具中國特色的調性作品不失為勇氣可嘉的嘗試。而來自內地的青少年音樂計劃學生吳雨松的《主動感覺》以自己的舊作取樣改編的電子作品,現場以arduino親自演奏,也是大膽嘗試。

 

除了學生參與,兩場音樂會都以專業音樂家的作品作結,大有交流意味。台灣作曲家林宜徽《次元穿梭》本為色士風、鋼琴及電子音效而寫,她後來製作了一個運用了VR技術的視覺化版本,讓觀眾穿戴VR設備,一邊聽音樂一邊體驗作曲家設計的奇幻景像。是次演出只能以投射形式播放影像,只能算一竅其面貌,但已能讓觀眾稍微感受今天的科技如何擴展音樂創作與音樂欣賞的無限可能。演藝校友、音樂兒童基金會創辦人龐倩渝聯同四位同是演藝出身的年青演奏家演繹小號手馬文麒重新編曲的《藍色狂想曲》,配合由西班牙畫家米羅畫作製成的動畫作現場演出,也是一個輕鬆又具啟發性的小品。

 

兩場「演藝作曲系青少年創意合作計劃音樂會」可算是向觀眾展示了演藝青少年音樂計劃在音樂創作教育上的成果,不少作品都能見到仍是中學生的青少年作曲家已有不少成熟的創作想法。而當中三個為一般兒童以及為特殊學校學生而開展的合作計劃,也見策展者的社會承擔,大有以音樂連結社會不同階層的意味,這對參與的學生,更添一重意義。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首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後一直飄泊於各式文化事業:從唱片公司數據庫主任到電台客席主持到男性雜誌編輯到中學教師不等。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音樂總監兼指揮,同時擔任多家學校之敲擊導師及樂隊指揮。自中學起筆耕多年,樂評影評文化評論時裝鐘錶人物專訪一概寫過,作品散見於港台兩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