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只須要自由空氣?以流行音樂淺談政府的角色
文︰黎曜銘 | 上載日期︰2017年10月6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藝術類別︰音樂 »

近日,由於參與了一張業餘唱片的宣傳工作,於是有機會與香港的音樂人討論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每當談及爭取政府資助的想法,最常聽到的論調就是:不用資助,其實不被阻撓,已是拜託。這令我想起一隊香港樂隊的小故事。

 

(一)由「觸執毛」說起:不被阻撓,已是拜託?

 

樂隊「觸執毛」於2008年被著名雜誌《Time Out》選為「香港20大音樂人」。在發行第二張專輯時,曾向政府申請資助,但由於他們未符合藝術發展局的要求,所以被拒絕。最後幸得香港法國文化協會藝術家基金的資助,才有較充裕的資金完成這張作品。

 

事實上,要發展流行音樂這種藝術,除了須要創作自由外,還需要極多的配套。難道政府真的只須喊出自由主義的口號,便不用擔當任何角色?音樂人又是否不能對政府有所期望?

 

以下讓我們一同看看幾個鄰近國家的做法,試試回答這些問題。

 

(二)澳門與台灣:種樹,便是要下肥料

 

二零一四年,澳門文化局為進一步推動音樂行業發展,推出「原創歌曲專輯製作補助計劃」,每張獲補助的歌曲專輯最高補助金額為澳門幣二十萬元。補助金可用作該專輯的音樂製作、封套設計及宣傳推廣費用。而因參加「超級巨星」歌唱比賽而被香港人熟悉的澳門歌手陳慧敏,就於二零一七年成功申請這個計劃,推出名為《一粒嘢》的唱片。

 

其實早在二零零九年,台灣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就推出「旗艦型流行音樂製作與整合行銷產業促進計畫」,用來補助音樂人製作音樂專輯。除此之外,它們還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計劃來支援獨立樂隊、國際音樂交流活動、營運Live House、購置錄音設備,甚至是不同音樂產業人才的培訓計劃。近期在第二十八屆金曲獎中擊敗天團五月天,奪得最佳樂團獎的草東沒有派對,推出第一張專輯《醜奴兒》時,就曾得到文化部三十萬台幣的補助,來升級為專業規格的環境來錄音。

 

筆者列舉以上的例子,不是說有補助,就能發展流行音樂,事實上,近年當地的音樂人也對有關計劃開始提出質疑。而筆者真正想說的是,由作曲填詞、錄音、印刷到行銷,流行音樂所須的資源實在不少,一些大型唱片公司尚有實力應付,但是對小型公司又或是獨立樂團而言,相關資助卻如天降甘露,實有救命之效。

 

雖然有充足的資源不代表就能做出好的作品,但是要製作好的作品,充足的資源卻是不可或缺。

 

(三)韓國:他們要種的,不是樹,而是森林

 

說起近年瘋魔全世界的韓流音樂,其起源可由從一九九四年說起。時任總統的金泳三,在出席一場會議時得知電影《侏儸紀公園》一年間賺了八億五千萬美元,這金額就相當於當時韓國汽車出口一百五十萬輛所得的收益,於是便開始積極推動文化產業。而後來金大中政府時期,強調文化產業政策三個原則,其中一個原則就是「鼓勵文化產業進入海外市場」。由這些早期的主張當中,便可以隱隱揭示出韓流把音樂「賣到世界」的決心。

 

例如韓國內容振興院就分別在東京、北京、洛杉磯及倫敦設立海外事務所。該機構的職能是收集海外內容市場的流通結構、技術、人力、主要業者與機構、法律等情報;另外,亦從事海外出口宣傳、行銷商談、協助海外客戶與韓國業者連線等工作。韓國業界可借此機構接觸海外情報,將這些資訊利用於商品的製作與海外出口。例如隸屬於SM Entertainment 的人氣組合EXO便於2012年分拆為EXO-M(M即是普通話之意),搶佔華語音樂市場。而近期憑着「你有FreeStyle嗎」一句令人津津的Hip hop節目評審吳亦凡,正正是EXO-M的前隊長。

 

業界對海外市場的關注及成功,也許與韓國政府的國際視野不無關係。

 

除了海外市場外,韓國政府亦重視國內的政策及培訓。例如自二零零八年起,韓國內容振興院與媒體共同舉辦流行音樂網路選秀競賽,由網友票選出最佳新秀,並給予在大眾媒體表演、宣傳資源及機會。此外,每年選出二十二隊最佳新人,競選年度最佳新人,成為新人出道的重要途徑。

 

而對香港的創作人而言,要政府主動提拔創作人,或許只是天方夜譚。

 

(四)香港:一棵受盡阻撓的老榕樹

 

其實以上各國協助流行音樂發展的政策,只是九牛一毛,它們的工作根本是不能盡錄。從中總括的是,要發展流行音樂,自由、資源、視野及政策實在是缺一不可。

 

反觀香港的現況,流行音樂由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時期,發展至千禧年之後便一蹶不振,更不時有人提出香港音樂已死的論調。香港藝術發展局縱使有資助計劃,但其方向以資助高雅藝術為主,絕少資助流行音樂,又或者在藝發局的視野中,流行音樂根本不是藝術的一部分。在表演現地方面,工廈問題未能解決,可供表演的Live House經營困難,著名的Hidden Agenda便曾多次搬遷,甚至被檢控。

 

如果以種樹為比喻,香港的流行音樂就像一棵受盡阻撓的老榕樹,被人種在盤子內,不能長高。但是在現今社會,其實單單給予自由成長空間已經不足夠,因為鄰近的樹已經長到參天之高,佔盡頭頂上的陽光。栽種者必須給予充足的水分、肥料與決心,才可使老榕樹重新活過來,在鄰近大樹伸出的樹枝之間,奪回一片出頭的天。

 

筆者常常幻想,如果香港政府提供到位而充足的資助,設立有助發展的種種政策,胸懷輸出世界的視野,我們的香港流行音樂是否能回到回憶中的盛世呢?

 

這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提問。

 

註: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國外流行音樂發展政策專題研究 ─日本與韓國流行音樂文化產業政策研究》一文,如欲了解更多連結至以下網址查詢:

http://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77345300/32616/1/ntnulib_tp_H0206_04_003.pdf


(原載於《CulturalMasseur.hk》)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曾參與第二屆「新戲匠」劇評培訓計劃。劇場編劇作品包括普劇場《彼得與影子的奇幻之旅》:劇場空間《Ellie, my love》、《隱身的 X》;見一步行兩步《南方裸猿》、影話戲《扣題》、《療養院的 730 天》;香港話劇團《初三》;電視編劇作品包括獅子山下 《我們之間》第一季及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