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之舞》達夫拉鼓樂舞蹈團——由太陽引領的一趟時空之旅
文︰阿諾.烏度卡 | 上載日期︰2017年9月7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Margo Tamizé
節目︰太陽之舞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達夫拉鼓樂舞蹈團 »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荃灣大會堂演奏廳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一盞煤油燈為《太陽之舞》打開序幕,意味著破曉時分的一絲暮光。就如典型的布基納法索習俗,象徵性的祭掃庭院能招請神靈跟人類接觸。在《太陽之舞》的庭院背景下,一副副祖傳的面具威嚴地「監督」著演出的進行,暗示天、地、人之間儀式性的聯繫,而這彼此互連的關係散發著人性的光芒。有說塑造個人風格是展現卓越才情的好方法,編舞奧利華.達柏加將他獨特的後現代感性反映在《太陽之舞》的結構、技巧和風格中。舞作分成兩部分,在上半部,達柏加以戲劇化的手法處理,人物設置由普羅大眾到達官顯宦皆有,他們都在處理日常之瑣事;而下半部,達柏加則帶領觀眾走入布基納法索傳統舞蹈的祖輩憶記裡。

 

有關舞作上半部分的肢體動作,譬如行走、歌唱、打掃、清潔、捶擊、耕作、售貨、射箭、向酋長致敬、滾動車輪胎和跳躍等富韻律的動作,均以實用性為主要目的,而且全納入並被喻為「生之舞」。這一連串動作表示人類達至一個大同的社會,完全地滿足社會上的共同需要。達柏加把日常庸俗的動作加入節奏與韻律,並在現代藝術與非洲傳統合成的框架下賦予其美學價值,在千迴百轉的劇場演練中創造出一套獨有的舞蹈語言。《太陽之舞》的初段或許不如一般非裔舞蹈般生意盎然,但這卻表現達柏加作為一位後現代主義者,在尋常瑣務中也發現到「美」,無論這是如何具顛覆性的構想。

 

舞作中每位角色都切實為共同利益而活,由此可見,《太陽之舞》明確表露了它所依據的政治思想。達柏加可說是已故馬克思主義總統托馬斯.桑卡拉政治理念的繼承者,這思想恰恰體現於酋長一角,他不論人民對國家價值貢獻的多寡,亦一視同仁,激勵並鞏固他們的自信心。由此,便明白舞作開首那肢體語彙的美學性之所以是不可言喻,是因為那是非經典化、卻具實驗性的舞步。就如所有當代藝術一樣,它們所借用的任何表現裝置或表達方式,都渴望推陳出新,在無垠之中尋找意義,並鄙棄一切形式主義的限制。可見達柏加的舞蹈劇場正呈現了西方對布基納法索的作品之日濡月染。

 

《太陽之舞》的下半部分,達柏加回歸到布基納法索的傳統,嘗試探索民族舞步在美學與象徵方面特有的價值。這重返的念頭回應著歌頌往昔的心,悽愴的輓歌聲無法抑壓那定義布基納法索的舞蹈文明與精神、栩栩如生的舞蹈意象。過去,任何傳統舞蹈亦有其宗教用途,布基納法索的也不例外。雖然新一代的布基納法索裔承傳了傳統舞步,也保存了此藝術形式,但舞蹈在宗教上的功能與其蘊涵的奉獻精神已逐漸被淡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舞蹈漸轉化為一種對先人的懷想以及娛樂方式,更甚於其他目的。

 

非洲傳統舞匯集多方面的題材,包括神話與文化、信仰體系、植物與動物群、職業,以及土、火、風、水四大元素,並巧妙地將它們羅致到舞蹈語彙中;也不論觀眾的文化背景,貫穿在不同人種都能解讀的舞蹈技巧中。所有人都能明白舞作,等於所有人都能作出裁決。只有邪教舞蹈才會把意義槃旋在內,以隱藏秘密暗語。事實上,非洲舞蹈通常源自神話傳說中神聖的存有物。這些神聖的存有物被廣泛認為是代表神的眷顧,可這些有關神的意象隨處可見,讓大部分非洲人習以為常。

 

在每種非洲舞蹈中,肢體動作亦跟隨著意象而內化其中。意象組成了各個文明在隱喻與精神上的形象,使其身分與歷史得以確立。舞者運用肢體以及對動作的敏銳度,令意象展翅高飛。在此過程中,舞者象徵著植物群、動物群,甚或是其他元素的形象,呈現它們的特質與舉止,最終便達至全面的「生成」(becoming)。人們相信,舞者因此能跨越天神與凡人之界線,藉以獲得神的祝福。

 

朝氣蓬勃、看似沒有情節的下半部分由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和四人舞所組成,從布基納法索土著文化的舞蹈語彙中抽取意象並設置其中。每段舞蹈順著故事的敘述流溢,當中達柏加的一些設計蘊含以下意味:張開雙手深深跪拜(代表朝拜)、展開雙臂(如小鳥展翅)、頭昏目眩(發獃)、喋語綿綿(喚醒蒼天)、側蹬(防範干擾)、於地上反復拖曳(為感恩而愛撫大地之母)、男女相對(傳說中宇宙之父母;夫婦之關係)、掌心貼地(向大地致敬)、展開雙臂並側蹬(防範干擾)。實際上,達柏加希望借助土著舞蹈的語言與動作,讓舞者展示他們精湛的舞藝,也藉此向全世界以至評論家介紹布基納法索傳統舞蹈的深邃內涵。

 

《太陽之舞》確是一趟由太陽引領,穿梭過去的旅行——讓才華洋溢的達柏加以是次重構布基納法索舞蹈、推索其舞蹈與日常之意義的實驗,在太陽底下迸發光芒。

 

中譯:林凱敏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尼日利亞國立藝團」舞蹈總監、「尼日利亞舞蹈工作者及學者聯會」創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