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溫柔又熱烈——聽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伍卓賢合唱作品選》
文︰李夢 | 上載日期︰2017年6月21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照片拍攝:Dr. Martin Lee
主辦︰中大合唱協會有限公司
演出單位︰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 »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11/6/2017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我並非合唱音樂的慣常聆聽者,因此,當我在六月十一日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欣賞《伍卓賢合唱作品》主題音樂會的時候,頗有些驚喜之感,驚喜於合唱作品在內容及情緒鋪排上的多元面向,以及合唱歌者對於音樂層次及張力的拿捏。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主辦的《伍卓賢合唱作品選》,與其之前舉辦的諸如《冉天豪的合唱世界》和《韋塔克作品選》相似,都是以單一作曲家的合唱作品貫穿全場。今次伍卓賢合唱作品音樂會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是合唱組曲《香.夭》的世界首演,氣氛凝重且傷感;下半場曲目相對輕鬆愉悅,有《飛向月光光》和《HuXi》等,兼具普通話、粵語及英文歌曲,回顧伍卓賢與填詞人游思行過去多年來的合作經歷。

 

《香.夭》組曲的詞寫得很好。這雖是伍卓賢與知名填詞人周耀輝的首次合作,卻已能見出兩人的默契。此番演出的《香.夭》,經由去年六月「一舖清唱」首演的同名合唱劇場作品改編而來,共分八個部分,是寫給八個聲部與鋼琴的混聲合唱作品。有些段落如〈再見〉和〈慢慢〉等,歌者只是重複演唱某一個或某幾個單詞,而真正見到長篇文本與旋律配合的段落,只有〈萬里花開〉、〈平安歌〉與〈安魂曲〉三部分。

 

三首作品彼此呼應,呈現出一種「起—轉—合」的樣貌。〈萬里花開〉開篇緩緩(「大城忽然我一人」),聲部逐漸疊加,由悠緩走入豐盈,形成開闊的尾聲(「沿路不只我一人/種萬里花」)。〈平安歌〉放在整首作品中看,包含更多期盼與希望的情緒,不論曲詞都是牽引向上的,是一處讓人難忘的小高潮。最末〈安魂曲〉應和主題,哀傷與憂鬱的情緒重現,尤其是最後的兩句——「若要走/認住此刻我在這裡」以及「但若是頃刻已沒這裡」——情緒轉換迅疾,倏忽將聽者帶入一重未知與悵惘中,餘音裊裊,意難平。

 

合唱組曲《香.夭》省去了原本合唱舞台作品的佈景、道具和燈光種種,只見合唱歌者、指揮朱振威及鋼琴伴奏黃歷琛在台上,黑衣黑裙,俱是樸素的,幫助觀者將更多注意力放在詞曲上,不至於分心他顧。伍卓賢寫作和聲的技巧出眾,利用長短句的組合、羅列與鋪排,營造出又溫柔又熱烈的氣氛。中大合唱團的歌者真誠、素樸,能出色拿捏曲詞中的起承轉合,唯獨在詮釋聲部間的互動時稍欠張力,是為一處遺憾。

 

下半場四首作品相對輕鬆明快,一眾歌者也頗能將其中歡愉的、包含希望的情緒傳遞出來。游思行與伍卓賢合作多年,曾一同創作以粵語、英文和普通話演唱的合唱作品,下半場的演出,稱得上是對二人合作的一場回顧。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以普通話演唱的《春天的日記》以及用粵語演唱的組曲《耳在天堂》。兩部作品的內容均意在探討社會議題,前者關乎環保,後者以「聲音」為主題,嘗試探討溝通與聆聽的意趣。《春天的日記》寫給女聲合唱與鋼琴,一氣呵成,旋律與歌詞均溫暖且清朗,頗能發揮出中大合唱團女聲聲部的音色特質。

 

《耳在天堂》的曲詞互動愈發別緻。游思行在這四段組曲中,用上很多重複音階,模擬不同的音色,意在探索音節本身的旋律美,而伍卓賢在寫作旋律時,亦努力令到音色貼近粵語的發音規則,令到曲詞不單在內容、同時也在音樂的層面,呈現出頗為契合的狀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下半場的鋼琴伴奏分別由黃歷琛和陳演日擔任,兩人的風格頗能應和不同曲目的情緒與意蘊,看得出主辦方的細心安排。

 

六月相繼聽了兩場合唱音樂會,在教堂演出也好,在音樂廳中演出也罷,都給我耳目一新之感,讓我對於合唱曲目在形式與內容上的探索有了更多好奇。在英文及普通話合唱作品已經數目眾多的情形下,包括中大合唱團在內的香港本地合唱團對於粵語合唱作品的發掘與推崇,值得稱許並借鑒。香港流行音樂曾經歷過那樣輝煌的年歲,香港文學也不乏經典作品傳世,而尋找其它藝術領域與合唱音樂互動互通的可能性,或可成為本地合唱歌者及曲詞作者未來的創作方向。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大眾傳播與藝術史雙碩士,不可救藥的美食及古典音樂愛好者。藝評文章散見於北京、香港和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