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  |  2018年   |  所有類別

「眾聲喧嘩」為開放平台,歡迎把有關本地或海外的傳統或現代劇場、音樂、舞蹈、跨媒介表演,以至演藝文化及現象的評論文章電郵至iatc@iatc.com.hk。文章必須未經發表,中英文皆可,字數最少1,200字。若獲本會採用,編輯部將與作者直接聯絡,獲刊登者將薄備稿酬$500。 

共 38 筆|« 上一頁1234下一頁 »
文︰邵善怡|上載日期︰2018年4月9日
為何婚禮當天一定是好日子?因為「除了擺酒結婚那天,婚後沒有一天是好日子」,誇張的語調與顛覆固定看法的幽默感博來觀眾一笑,笑聲背後對婚姻蘊含濃濃的悲觀心態沒有被忽略掉。正常而言,我們認為結婚是人生大事...
文︰何俊輝|上載日期︰2018年4月6日
方俊杰導演的《好日子》,在宣傳上被香港話劇團稱為【暴裂家庭】系列第三部曲,皆因在此之前已上演同是鄭國偉編劇的第一部曲《最後晚餐》與第二部曲《最後作孽》。《最後晚餐》寫一對母子抵受不住窮困的暴烈而走上...
文︰賴勇衡|上載日期︰2018年4月6日
小息跨媒介創作室(簡稱「小息」)在《卡桑德拉/表象終結之世界》中的設計,結合戲劇與裝置藝術的元素,讓觀眾置身其中,體會劇作。劇本原創Kevin Rittberger提出了二重問題:從非洲走向歐洲的難...
文︰何俊輝|上載日期︰2018年2月8日
香港戲劇協會與新成立的香港理工大學劇團合作的《小井胡同》,由鍾景輝、李銘森執導,劇本是大陸劇作家李龍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所寫,並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當年的公演曾因涉及大躍進、文革等歷史傷痕而引起轟...
文︰謝鴻文|上載日期︰2018年2月7日
當前世界的兒童劇場演出,完全無語言的形式有增加的趨勢。故事剝除了語言(沒有對白台詞),可以和孩子溝通嗎?他們看得懂嗎?這是經常先被挑戰質疑的問題。 從我看戲的經驗,以及觀察兒童觀眾的反應來看,...
文︰傅瑰琦|上載日期︰2018年1月22日
一個在童年時已能唱出莫札特的《魔笛》裡夜后的花腔詠嘆調的男童,長大後成為了一位斐聲國際的假聲男高音。而「香港城市室樂團」這次,就請來了這位技藝不凡的聲樂家參齊茲(Max Emanuel Cenčić...
文︰江祈穎|上載日期︰2018年1月16日
「當你完全融入全不協調的雜音時,就進入冥想。」這除了是Post-Rock的教條,更是本劇的精神支柱。搖滾與北京猿人,劇名兩個不協調的主題相信嚇怕了不少人,三小時的原創前衛話劇,再看劇情簡介亦令人疑問...
文︰黃寶儀|上載日期︰2018年1月10日
體身上日積月累的傷痛來自於其自身的生活經驗、生命歷程,並形構了其思維模式、生活取向。小至生活瑣事,大至一場革命,經歷者身處其中所承受的挫敗感、焦慮,或在其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痛。方祺端的《石頭,折枝...
共 38 筆|« 上一頁1234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