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後開評──藝評寫作導領計劃2013」導賞文章
共 5 筆
文︰曲飛|上載日期︰2013年11月6日
要拆解捷克劇作家哈維爾(Vaclav Havel, 1936-2011)的《疊配文》(The Memorandum [Vyrozuměni],1965年公演),先要了解他的創作動機和社會背景。此劇被...
文︰羅靜雯|上載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凡尼亞舅舅》是俄國著名劇作家契訶夫第三部重要劇作,其前作《海鷗》於1896年在聖彼得堡上演後反應冷淡,被指為毫不精彩的演出,契氏曾一度意志消沉,打算放棄再演《海鷗》,得好友遊說於1898年在莫斯科...
文︰鄧正健|上載日期︰2013年10月24日
小錦囊一,倖存波蘭。 波蘭就像波羅的海旁邊的塊燒乾了的肥肉。波蘭幅員遼闊,地多山少,幾乎無險可守,數百年來遭多次入侵瓜分,遠有十八世紀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強三分波蘭,近有二戰期間蘇德私分...
文︰胡銘堯|上載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一生專心創作嚴肅交響樂與室樂的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在的他作品目錄中,卻有兩集膾炙人口的《匈牙利舞曲》。他寫的幾個吉卜賽風格調子,1860 年代起陸續面世,幾乎立即...
文︰劉玉華|上載日期︰2013年10月20日
波里斯‧艾庫曼(Boris Eifman)2005年編排的兩幕舞劇《安娜‧卡列尼娜》雖改編自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但編舞家並非旨在複述故事情節。大家最好不要抱著比較原著和這齣舞劇相同和差異之...
共 5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