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  2005年
共 13 筆|« 上一頁12下一頁 »
2005年12月21日
《湖海恩仇錄》(Kullervo) 的原著作者亞歷詩.姬維(Aleksis Kivi)是著名的芬蘭作家。劇本取材自芬蘭史詩《嘉利華那》(Kalevala) ,寫成於1859年。曾焯文博士將其翻譯成廣東話及粵語版本,並將劇本中的故事背景轉移到中國,是首個由芬蘭文翻譯成華語的劇本,補充了華文戲劇譯文的空白。
2005年11月19日 - 27日
「書節」是香港每年一度的閱讀盛事,渣打書節05將於11月19至27日假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
2005年9月29日 - 10月3日
九月廿九日至十月三日,「紅與書」將會衝出藝術中心,參與「牛棚書展2005」。除了銷售攤檔外,更為大家籌備了兩項精彩節目──「讀書會:保羅.科爾賀及拉丁文學讀書組」、「電影討論會:阿根廷及拉丁電影縱橫談」。為促進大家對拉丁美洲文化的了解和欣賞而舉辦的「情迷拉丁藝術節」,於「牛棚書展2005」期間也來湊湊熱鬧,打開熱情奔放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委內瑞拉等國家的文學與電影之門,試圖探索這些第三世界國家中有趣的人與事。
2005年9月23日 - 10月3日
「藍空間」與「紅與書」藝術書店合辦,響應情迷拉丁藝術節而舉行。
(一)拉丁光影縱橫談
(二)拉丁美洲文學與電影
2005年9月11日 - 10月2日
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被視為當代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巴西作家,其作品《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即《煉金術士》The Alchemist)、《第五座山》、《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等,紛紛成為膾炙人口的心靈讀物,其作品已被譯成五十七種語言,發行全球一百五十多個國家,銷量突破五千一百萬冊,香港的愛書人對這拉丁作家大抵也不陌生。
2005年8月28日 - 9月4日
以「尋找敘事語言」為總綱的導演創作室,除了提供連串創作平台讓導演們觀摩和交流之外,還特地配合最後的導演節,邀請多位資深藝評人與創作人聚首,從知性和經驗出發,思辨劇場美學,深化劇場藝術的討論和觀賞空間。
2005年8月13日
本會聯同其他四個獨立出版社Blacksmith Books, Sixth Finger Press, MCCM Creation 及「進一步」,舉辦一個名為〈咖啡‧書話‧出版〉的下午茶聚。屆時應邀出席的藝術家、作者和出版人聚首一堂,介紹出版新書,開懷暢論之餘與觀眾一邊享受香濃的咖啡,一邊分享創作、閱讀、出版的心得和經驗。
2005年7月9日
2004/2005導演創作室邀請六位各具風格的創作人:陳炳釗、彭家榮、鄧樹榮、許樹寧、李鎮洲、陳麗珠,於前進進牛棚劇場結集,透過定期沙龍式的聚談,探索創作及對話的空間,並以「尋找敘事語言」為題創作演出。六位導演分成三組,互相以不同形式參與對方的作品;節目期間更會舉辦「公開排練」、「導演對談」和「演後座談會」,令公眾對六位導演有更深入的認識。
2005年4月17日
「紅與書」藝術書店將參與是此嘉年華之「讀好東西」書展部份,於利園行車路(希慎道)設置攤位,展銷本地藝術書,除了IATC(HK)歷年出版物,還精選本地香港藝術書。新書推介有本會最新出版的《藝評》雜誌及本地藝術家陳育強作品集《神經》。
2005年4月9日
本新書發佈會定於2005年4月9日(星期六)下午二時假香港藝術中心三樓舉行。是次發佈會邀請得資深劇評人蔡錫昌先生、張秉權博士、楊慧儀博士出席發佈會與讀者見面。介紹新書之餘,亦特別分享他們對香港是否需要設立一個戲劇研究中心的見解。
共 13 筆|« 上一頁12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