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於瀟灑與沉溺的浪漫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16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亞洲青年管弦樂團
演出單位︰亞洲青年管弦樂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6/8/201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每年踏入這個月份,又是亞洲青年管弦樂團作巡迴演出的時候了;剛於去年慶祝了他們成立二十五周年,今年似乎自然會令人抱有更高的期望。8月6日作為Program B的演出,節目並沒有安排任何獨奏者的環節,換言之,重頭戲都落在所有團員和指揮朱特(James Judd)的身上。

 

節目的份量亦相當重,兩首交響曲都是在合作上要求非常高而且是廣為人知的作品。一般來說,平常只有名望特高的職業交響樂團,才會在一個晚上一口氣去「玩」上多過一首重量級樂曲,令聽眾的目光和耳根,都鈎在沒有機會回氣的團員和指揮身上!

 

作為音樂會熱身之作,指揮朱特竟然選來了德伏扎克的《第八交響曲》。德伏扎克這首看似內容輕鬆的交響曲,廣義來說,其實甚至比他充滿美國風、力量澎湃的第九交響曲《新世界》,或是傳統德奧味道濃厚且結構嚴謹的《第七交響曲》,在演繹上更加困難。即使作為一般音樂會的壓軸曲目,不同聲部樂手的狀態也隨時無所遁形, 更何況是一隊相處不到一個月的學生樂團安排作音樂會的「開場白」呢?朱特對團員的信心,來自於不太管轄又隨時變化的提點。這首作品的素材非常多變化,每個聲部都要對微小而短暫的段落,無論是主旋律或是伴奏作出即時的反應。

 

第一個樂章一開始,大提琴組已表現出大將之風,其次是整個木管組的表現也是非常平均。在朱特很典型的德伏扎克風格的掌握下,團員對於句子的優美,或是不同聲部強奏時的縱橫交錯氣氛與和聲的結構理解,都表現得暢快淋漓;美中不足是,小號組在龐大的和聲中較容易被淹沒,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演出遜色,只是體能跟樂器質素的關係可能是導致在重要關頭變得不大起眼的原因。不過,不同的聲部,特別是木管組,對於朱特隨時提示的聲量加減,真的能做到立即的收放自如。所以, 第一樂章已能先聲奪人,深得聽眾的信心與注意,已叫人另眼相看。

 

獨特的第二樂章蘊含的素材特多,也是有別於德伏扎克一般風格的一首作品,要掌握得好,指揮跟導師們的事前提點非常重要,而演出當刻的專注也非常要緊。弦樂組一開始的和聲非常美麗,木管的加入亦顯示出之後樂團有能力掌握整個樂章的微妙變化。小提琴首席在這個樂章的簡短獨奏,一直是這作品的亮點。而當晚由那位年輕的女小提琴首席拉奏,優美從容之餘,音色也流麗,大度而不逼。德伏扎克的音樂語言,本來就不用過分修飾,帶點氣節的誠實,往往就能表達出獨特的美。這一點,這位女團員確實表現得非常出色,也是筆者多年來在不同的職業樂團的演出中,聽過的最滿意的演繹之一。朱特的指揮在這個樂章中起了非常重要的關鍵。

 

到了優美的第三樂章,奇怪的是,團員們對於那盪來盪去的舞蹈主題,顯然覺得非常困難。這個問題都在不同的聲部中發生,而且是從開始及之後的再現部都一樣。似乎大部份的團員都了解不到指揮那種「拋」的提示。不過,在中段那表現氣度的優美,團員們倒真能放開胸懷地跟著指揮「歌唱」出來,處理得異常美妙,漂亮得令人相當感動!再現部後的小coda也是跳脫得非常可愛。

 

第四樂章講求的是互相協調,講求的是管弦樂的燦爛效果。只是傳承著先前幾個樂章的優勢,已知道終樂章不會差到哪裡去。在此,小號不用再擔心被人遮掩,可以盡情地表現自己已練習多時的光輝引子。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長笛首席所展現的高水平獨奏。第四樂章中,困難而靈巧的一段長笛片段,一直是樂團長笛手的試金石。即使在職業樂團的音樂會中,長笛獨奏一下不留神就往往被栽了下去。而亞青當晚,長笛首席的表現令人著迷,不但技巧完美,音色清麗,而且句子的呼吸的抑揚頓挫亦非常漂亮,一氣呵成,信心十足,令人叫絕!總的來說,各個聲部的表現於這個終樂章都很平均而水準一流,又一次欣賞到他們於縱橫交錯時對於和聲跟自己聲部的線條的充份了解,也令人看到年輕人的德伏扎克是何等的活力充沛,而不單單是對力量和氣勢的追求。

 

朱特帶領團員們去理解這首交響曲著實非常成功。德伏扎克的音樂語言本來就不易掌握,非職業樂團能有如此水平的演出確實難能可貴,不過,如果能在句子中再加入一些菱角,那將會有更地道的德伏扎克的味道。

 

下半場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如果以上半場的表現為指標的話,會估計今年亞青團員們是屬於活力靈巧型的一群,恐怕像《悲愴》這類講求音色跟音樂上質感較重的樂曲可能會太吃力。不過,事實有時又不是這樣。

 

在朱特的指揮下,團員們對於這首交響曲的理解,明顯更勝於上半場內容複雜、變化多端的德伏扎克。首先,巴松管首席獨奏在開首的時候已經非常成功地將沉鬱的氣氛溫溫和和地傳遞給團員與聽眾,他低調而內在的素養可令人感到欣喜,而且音色也動人;之後,其他團員們對於調性美的和諧度掌握得亦很優秀,對於呼吸的留白與停頓也是掌握得非常漂亮。在發展部突發強奏時的進入亦非常齊整,這有賴於指揮非常明顯的提示,也有賴團員們絲毫沒有鬆懈的專注力。整體上,和聲的處理非常濃郁而飽滿,銅管與敲擊都恰如其分,弦樂的歌唱性非常高。

 

第二樂章中,整個演繹都非常優美。第三樂章對技巧的微細處理也完美,漸進的對比處理得很刺激,亦豪邁奔放,也可以看到指揮與團員們之間的高度配合,也看到每個不同聲部的高平水技巧。這個樂章的演繹,即使拿來跟任何職業樂團比較,也是完全出得大場面的。

 

第四樂章,團員們一瞬間就能從第三樂章的激昂中立即調節過來,非常不簡單。情緒的表達,特別在弦樂組,也處理得沉厚而出色。

 

這晚的音樂會中,發覺今年的團員們的可塑性非常高,而且在音樂理解的思維上也是出乎意料地成熟,跟年齡有著頗大的差距。不過,這亦可能是指揮與一眾導師們傳授的心得所致。

 

遊走於樂句之間情緒變化的瞬間,各聲部亦能在樂團中取得很不錯的平衡度,而從整晚那從不鬆懈的專注中,可以一口氣成功地表達了兩首完全不同風格作品的獨特之處,這無疑是指揮朱特與這一屆學員努力的出色成果。雖然這不會令聽眾覺得這是一場光芒四射的演出,卻會是一場令人眼底裡漾著感動的淚水,心裏迴響著出色藝術內涵的一場音樂會。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