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彩女聲──女性與劇場實踐座談會
2012年3月4日
 
 

今日,女性在創作路上自主獨立,創出一片天;獨當一面的她們,在這條路上曾面對怎樣的挑戰?看見的是怎樣的多彩風景?發出的是怎樣的多元聲音?留下的是一抹怎樣的斑斕?座談會請來三位活躍於香港及澳門舞台的特行女子:鍾勵君、莫倩婷及盧惠儀,透過劇場實踐經驗的分享交流,漫談當中的精彩。

 

日期:2012年3月4日(星期日)

時間:3-5pm

地點:澳門連勝街No. 47(澳門劇場圖書室)

 

主持:小西(港)

講者:鍾勵君(港)、莫倩婷(澳)、盧惠儀(澳)

統籌:陳國慧(港)、莫兆忠(澳)

主辦: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澳門劇場文化學會

費用:全免

報名:有興趣參加者,請電郵至iatc@iatc.com.hk,電郵主題請註明「參加八彩女聲──女性與劇場實踐座談會」

查詢: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電話:2974 0542)

特別優惠:參加者即場購買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出版之《香港戲劇史個案研探——女性與劇場:香港實踐初探》,可獲九折優惠。

 

 

講者簡介

 

小西

教學與寫作,看戲又睇書,評論又創作。著有詩集《貓河》(2006)與靈性散文集《微閱録》(2011)。近編著包括:《香港戲劇史個案研探——沙磚上:實驗‧組合‧時代》(2011)、《香港戲劇史個案研探——女性與劇場:香港實踐初探》(2011)。

 

鍾勵君(小貓)

八婆一名,2005年成立「啦啦隊」,用力推及大力撐全納劇場;有幸常被邀至世界各地八卦交流。

作品包括《罅隙》、《了了》、《101(laugh out loud)》、《茉莉花‧散步中》、《卓新王子復仇記》等。

盧惠儀
九十年代加入「曉角話劇研進社」,主要演出作品包括《亞當&夏娃的意外》、《青蛇》、《我若為王》、《滅諦》、《濃情繫我心》、《玻璃動物園》及《櫻桃園》。2006年起開始執導,作品包括《鬱金香的雪印》(創作靈感來自普拉絲詩作Tulips)、《房間》(哈洛.品特編劇,盧惠儀翻譯)及《藍色抽屜》(創作靈感來自西班牙劇作家羅卡的作品《白納德之屋》)。

 

莫倩婷

「石頭公社」成員,曾參加「石頭公社」、「梳打埠實驗工場」、「小山藝術會」及香港「大細路劇團」等團體之演出,主要演出作品包括《拾遺記》、《靜安寺路192號6樓》、《聽風的卡夫卡》、《M形症候群》、《扭曲二手童話歌舞劇》、《魔法寶石》、《我要上天的那一晚》及《反斗西遊記》等。導演作品包括《聽見了,當紅鼻子遇上橘色的天空》、《在雨和霧之間》、《凝視流動》、《嘰哩咕嚕音樂家》、《十兄弟》、《月光草莓之八十後的生病與生存》及《情情塔塔捉迷藏》等。錄像創作則有《戴上紅鼻子的一天》及《臭屎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