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歌劇團《卡門》觀後感
文︰查太元 | 上載日期︰2018年1月17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網上圖片
節目︰卡門 »
主辦︰創世歌劇團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日期︰7/1/2018
城市︰臺中 »
藝術類別︰音樂 »

位於高雄的創世歌劇團,長久以來集結多方能量,嘗試每年以民間力量製作一齣完整的西方經典歌劇,實屬不易。適逢創世歌劇團成立十週年,該團邀集海內外歌手、合唱團,並聯袂成軍二年有餘的寧波交響樂團,盛大製作比才的著名歌劇作品,同時亦是創世歌劇團創團時所公演的《卡門》(Carmen)。

 

創世與寧波交響樂團關於《卡門》的合作籌備已久,並在2017年11月,創世歌劇團率員赴甬,與寧波交響樂團於寧波大劇院上演了《卡門》音樂會版,該次演出完畢後,全員旋即往高雄至德堂演出兩場帶妝完整製作,後又在今年一月上旬、中旬,假臺中國家歌劇院、臺北國家戲劇院各演出兩場完整製作。理論上,經過多次磨合,創世歌劇團此次《卡門》製作應該要顯得更為流暢穩定,但在實際演出時,仍有不少細節瑕疵有待改進,例如字幕與音樂不能密切搭配,或投影字幕中將「何妨」誤作「何訪」,以及後文中提及之其它演出問題。

 

為增加交流氛圍,創世歌劇團此次《卡門》製作,主角分為A、B二套,飾演Carmen的,有台灣歌手翁若珮及大陸歌手陳冠馥;而飾演Don José的,則有台灣歌手王典及西班牙歌手Manuel Rodriguez Remiro。原訂Micaëla的B角由大陸歌手錢竑飾演,但因故則改同A套由台灣歌手林慈音擔綱負責。我所觀賞的,是由大陸、外國歌手擔綱主角的台中第二日場次。另外,台灣幾位優秀的青年歌手或歌劇常客——趙方豪、賴珏妤、王郁馨、張殷齊、陳敬堯、李達人、蔡政呈,也參與本製作演出。

 

陳冠馥的表演很有風情,唱作俱佳,音色也比較穩定,有張力。Manuel Rodriguez Remiro尚有激情,可是總覺得聲音比較緊繃、極限,不是那麼放鬆,有時聽得會略顯不安。至於林慈音,以及扮演Escamillo的趙方豪,經常出現在台灣各類歌劇演出,已有豐富經驗,無論是在聲音表現或舞台表演上,都有著很好的發揮。尤其林慈音在第一幕的害羞姿態,以及趙方豪表現鬥牛士的狂傲性格,都予人深刻的印象。只是部分劇情的表演,以及歌手身段安排方面,腳色們偶爾有些出戲,例如第四幕Carmen與Don José重逢,兩位主角並未如音樂之進行營造出「突如其來」的感覺,而類似這種現象之所以產生,或許與導演的設計、調度有些關聯。

 

合唱方面,則由樹德科技大學葛利合唱團、高雄市立前金國小管樂班負責演出。前者是該校表演藝術系的學生社團,雖有較好的表演方面技巧與經驗,但在聲樂表現上比較不足,尤其當音樂進入高潮時,合唱很難有大氣勢的效果。唯一值得稱許的,是葛利合唱團男聲部表現頗佳,音色與音量較女聲部更為出色,尤其第一場甫出場時,滿能穩住場面。而葛利合唱團的歌手們,相較於一般合唱團,肢體身段顯得較自然、穩健些,這得益於團員接受自身本科系之訓練,方得展示出較好面貌。

 

至於前金國小管樂班學童參與童聲合唱,這項安排或許令人感到比較疑惑,畢竟孩子們只有基本的音樂訓練,以及管樂吹奏技巧學習經驗,並不擅長聲樂演唱,所以音準、音色、音量都很難達到作品要求,尤其音色偏向白嗓,沒有修飾。但孩子們台風穩健,舉止大方,表演方面不膽怯,也敢於歌唱,這是值得讚美的。只是仍未能理解,為何創世歌劇團不尋找一個比較有受過系統訓練的童聲合唱團,加盟此次演出。

 

寧波交響樂團,也是在這次《卡門》演出中,我頗為認真觀察的重點,因為它太年輕,而樂界中關於它的訊息實在太少了。寧波交響樂團由俞峰擔任藝術總監,想當然爾,樂團的發展道路上,會側重歌劇音樂的表演;又此次執棒《卡門》演出的,是俞峰的高徒陳琳,也是頗有經驗的歌劇指揮。整體聆聽下來,陳琳與寧波交響樂團所演奏的音樂尚沒有鮮明個性,也無獨到見解,只能說中規中矩,沒有硬傷。唯弦樂力量太弱,很是斯文,存在感低,使聲音的平衡有點傾斜。木管與豎琴的表現相當有美感,但銅管音色稍嫌粗糙。各聲部反應相對被動、冷淡,樂團像一張白紙,有待開發。比較尷尬的,是第一幕的鈴鼓經常趕拍子,未依指揮要求奏出,很不應該。作為加盟的伴奏演出,尚屬圓滿完成任務;但若要更進一步找尋樂團自身的藝術特色,只能說寧波交響樂團還有一段進步空間。

 

創世歌劇團此次《卡門》製作,舞台美術及燈光設計以極簡風格展現,無疑是節約成本的一種作法。雖然簡單樸素,但層次分明、功能實在,不會讓人覺得過於草率,更能在素描式勾勒的場景中,使觀眾將焦點集中在演員及音樂上。比較詭異的是燈位、光量經常有調整不準確的情況發生,不少cue點在下好後又一直變移,無法一次定位,這對於已經在高雄演過兩次、台中演過一次的製作來說,顯得有點匪夷所思。

 

較為可惜的,是某些舞台設計方案過於講求視覺效果,卻嚴重干擾音樂表演,例如第四幕Carmen與Don José重逢高潮,舞台上降下大紅色布幕,隔開前後台,視覺上確實震撼,也有濃重隱喻作用,但在幕後的合唱團就完全看不到指揮了,使得第四幕後半部分的合唱段落,合唱團與樂團完全脫節!而待指揮好不容易抓穩節奏、想要控制速度時,不但樂團既沒能第一時間跟上,且合唱團竟然主動加速趕拍子了。其實,如果在紅幕降下時,能在後舞台區有一人兼任合唱團的指揮,或許得以稍作改善。當然,如果舞台設計能視實際需求而修改調整,讓合唱團直接看到指揮,不影響音樂表現,才是治本之法。畢竟,合唱團不算專業,樂團演奏經驗有限,實在不需要使用這麼有挑戰性的舞台設計方案。

 

此外,創世歌劇團邀請迷火佛拉明哥舞坊兩位舞者——林耕、林語軒,於第四幕一開始獻藝。這一小段舞蹈的加入,著實能增加氣氛,不會突兀,使節目更有可看性,且舞者的表現十分具動感和優雅。

 

總的來說,若以刁鑽的眼光來看創世歌劇團此次《卡門》製作,肯定稱不上理想,更何況票價的定位,在台灣藝文市場中並不算特別實惠便宜。(故台中場次上座率並不踴躍,甚至很多座位看似賣出了,卻無人入席。目測到場者,大約只佔總席位六成。)但是,整體表現完整,個別歌手有亮點,樂團四平八穩,合唱團雖不專業但也能過得去,更重要的,是這場演出集結了眾多民間資源而成,就單純看戲觀劇的愉快事兒來說,也算值回票價。演出完畢,場內觀眾的反應相當熱烈,歡呼連連,對節目表示甚是喜愛,也給予歌手、合唱團及樂團很正面的反饋。

 

更何況,歌劇本是項複雜、綜合的表演,一整場演下來即不容易,尤其當部分參與者是業餘客串,還能有個七、八分樣,那就更應佩服他們的辛勞付出與表現能力了。創世歌劇團此次《卡門》製作,既建立起良好的兩岸藝文交流合作,也充分展示活躍、正面的民間文化能量,彌足珍貴。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九江學院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