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喧囂與躁動:當街頭成為舞台 藝術/抗爭 文:朱振威 老套一點講句,如果藝術本身是追求「真、善、美」,也許當中或間有雜質,雨傘運動,本身就是一件由香港市民共同創造的藝術作品。
|
|
【專題】喧囂與躁動:當街頭成為舞台 藝術在雨傘運動之瘋狂情境認真問 文:羅妙 佔領運動再三開拓想像,總是以出人意表之態發展下去,下文將想像數個未必沒可能發生的瘋狂情境,拋磚引玉,以藝術作為破開日常的匕首,打開未來想像的鑰匙,一同思考藝術處於此時此刻的位置和意義。
| |
|
【影像】 攝影:張志偉 舞者:Sudhee Liao、Ivan Chan Chun Wai、Vinci Mok Wing See
| |
|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然而在過去的七十五天,讓編輯團隊無法不思考讓12月號的專題貼近時代和社會脈動──也許這是另一種「空白」,我們極需要社會有這樣的醒覺,也是很多藝術工作者需要的思考的課題。
|
|
| 【專題】喧囂與躁動:當街頭成為舞台 超越對立:抗爭作為展演的詭計 文:魂游 要是我們能把持崇高理想的人性,以同理心代入他者角色,在無間道上知己知彼裡應外合,則能勝於對立或敵對框架,以更自由的意識開放想像,靈巧機智地打開囿於現實的困局。
|
|
【專題】喧囂與躁動:當街頭成為舞台 拋掉藝術上街去之後——雨傘運動中,關於文藝創作的絮語 文:甄拔濤 可是,這是通向自己必要的路。和自己對話,是任何時候也應該做的事,在鬧得風風火火的運動中,更形必要。
| |
|
|
|
【專題】喧囂與躁動:當街頭成為舞台 這七十五天我在做甚麼? 文:廖志強、李俊亮、梁慧婷、曾慧筠 | |
|
| 【焦點座談】 「藝評關XX的事」(台灣劇場評論座談會) 文:肥力 總結整個流程,討論會涉獵的議題眾多,給予觀眾初步了解藝評及其生態,包括藝評創作、與周遭環境的關係等。
|
|
| 【劇場外望】 台北︰「超親密小戲節」—超越親密的觀演關係 文:肥力 看過不同的環境劇場,深明台港澳三地不論政府或藝團一直渴求有更前進的策展形式的當下,我可以說,「超親密小戲節」力量弱小,但其在小小空間振盪出來的漣漪幅員甚廣。
|
|
| 【藝評空間】 澳門城市藝穗節:想象力是最佳觀眾——觀Phillippe Bizot《沉默是金》 文:梁妍 |
|
| 【藝評空間】 澳門城市藝穗節:《形態轉移》:行為藝術跟劇場生下的兒子 文:藝仁 |
|
| 【演藝點選】 香港藝術節2015節目——Bolshoi Opera Returns to Hong Kong with the Asian Premiere of the Tsar’s Bride 文:Natasha Rogai The Tsar’s Bride is not to be missed by anyone interested in opera or Russian music.
|
|
【藝評空間】 劇場:憤姥兵團,誰佔據誰?——記《烏鴉,我們上彈吧!》 文:俞若玫 | |
|
【藝評空間】 劇場:嘗試未算成功:談《黑色星期一》 文:鄧小宇 | |
|
【藝評空間】 劇場:「翻譯」的城市,「改寫」的城市 文:莫兆忠 | |
|
【藝評空間】 音樂:綜評「一代巨人」的五首樂曲 文:林天賜 | |
|
|
| 【活動探報】 「亞洲的蛻變:游觀創意與演藝教育」國際研討會——亞洲蛻變 意料之外 文:周凡夫 為期三天(11月20至22日),安排在香港演藝學院賽馬會演藝劇場舉行的「亞洲蛻變:游觀創意與演藝教育」國際研討會,意科之外的情況不少,最意料不到的卻是應該只是「例行公事」的總結。
|
|
【藝評空間】 音樂:穿越時空的大師對話——評《一代巨人彭修文》 文:楊偉傑 | |
|
|
|
|
| 【藝評沙龍】 騷動與記錄:劇場怎樣記錄歷史 「藝評沙龍」每期精選熱門演藝文化議題或在港上演的演藝節目,邀請藝評人和文化人對談
|
|
【活動探報】 「亞洲的蛻變:游觀創意與演藝教育」國際研討會——後感 文:羅靜雯、陳慧兒、張潔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