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計劃

戲劇 ( . . . )戲曲 ( . . . )舞蹈 ( . . . )
Prev Media
Next Media

演藝馬拉松

日期
2015
 
 
藝術範疇
戲劇
 
 
內容簡介
城市顛倒時 藝術起來了」

一直以來,街頭巷尾是上演人間風景的場地。無論走到那區或那地,有人就有景,有景就有情,是市井的,是叫囂的,是熱鬧的,是繁榮的,是雜亂的,是有序的…… 都是有機及隨機。人的流動,隨著車和路的增加和擴展,可以去得更遠,但看得見的不像從前的那麼高。高和遠是心景的呈現,亦可以是視野的看見。在地上,我們可以找個共存的空間,透過藝術,分享高和遠。原來才發現,是這麼近,就在身邊。

香港演藝學院 表演藝術教育中心
第三屆《演藝馬拉松》社區藝術計劃

香港演藝學院致力推廣表演藝術,每年均透過舉辦各類型的藝術教育外展及社區活動,提昇及豐富本地的文化生活。我們深信透過參與藝術的過程,能豐富個人的生活體驗,幫助個人的全面發展,亦有助提高整體的社會文化質素。

在2011年,香港演藝學院表演藝術教育中心承蒙Bloomberg機構贊助,策劃及成功推行第一屆《演藝馬拉松.遊樂深水埗》社區藝術計劃。此計劃深受學校及社區人士歡迎,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土文化及創意教育研究觀測所確認為「Star Projects/ Programs (SPP)」及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2年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教育獎」(非學校組)銀獎,足以證明計劃的成效,為社區藝術發展帶來正面及有價值的影響。

2013/14年,本中心再獲Bloomberg機構贊助,推行第二屆《演藝馬拉松.遊樂深水埗》社區藝術計劃。整個項目的最大成果是透過流動劇場,給予學生和公眾欣賞表演藝術的機會。表演藝術流動車擴闊了公共空間的運用,鼓勵社區藝術發展,同時亦引起公眾對藝術之興趣。我們希望藉此讓觀眾認知傳統表演場地以外的可能,將一個與別不同的表演藝術平台帶進大眾生活,讓他們明白藝術並無界限,而參與藝術活動對個人、社區及社會,均有一定重要性。

累積過往兩屆的社區藝術計劃經驗,我們決定在2014/15年度將《演藝馬拉松》推廣至元朗及東涌區。

為何社區藝術計劃選擇在元朗、東涌、深水埗進行?

元 朗
元朗區幅員廣大,涵蓋範圍包括屏山鄉、廈村鄉、錦田、八鄉、新田鄉、十八鄉、元朗市及天水圍。遠自宋朝(公元960–1279)已有大批居民落籍元朗,故居民至今仍遵奉很多傳統祭禮及圍村文化儀式,例如天后誕、太平清醮及盆菜宴,並保有豐富文物古蹟。元朗具備悠久深厚的歷史,同時面對急促城市化及人口調遷所帶來的變更,形成一個複雜的社區脈絡。表演藝術可否為如此一個社區增添姿彩?

東 涌
東涌為香港北大嶼山的新市鎮,自1994年開始發展,主要由私人屋苑、公共屋邨及大型購物商場組成。居民多為於附近香港國際機場工作之人員,或經分配公屋後遷入的基層市民。對居民而言,由於交通不便,連接市區的交通費用不菲,故他們多留於區內活動﹔然而,東涌因毗鄰機場及作為通往大嶼山各旅遊景點的樞紐,遊客眾多,物價水平及生活指數亦相當高昂。在如此一個人口高度集中卻同時流動極大的社區,表演藝術可以怎樣介入其中?

深 水 埗
深水埗是一個獨特的社區,亦是本港首個落成公營房屋與大型私人屋苑的社區,同時是最早期的工商業中心。近年,社會經濟轉型,以及不同族裔、階層的人士遷入深水埗區,在新舊交替下,區內形成獨有的文化。近年,隨著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成立,美荷樓(現改建為青年旅舍)及北九龍裁判司署(現為薩凡納藝術學院) 等文化保育工程,以及鄰近西九文娛藝術區的發展,社區對藝術、表演及文化發展會產生怎樣的理解及需求?


活動名稱 活動內容
踏步向前看
表演藝術工作坊

2014 / 12―2015 / 3

本中心招募5間學校每校約30位學生參與,以社區為探索主題,在專業導師和藝術家的引導下,同學以「藝術的眼睛」探討個人與社區的關係,以戲劇、裝置藝術或其他表演形式,發掘創作素材。同學除了參與校內的工作坊,亦有機會走訪社區。
跨步出框框
表演藝術日營及匯演

2015 / 4 / 5

參與工作坊的同學將到香港演藝學院參加表演藝術日營,有機會於專業的表演藝術場地學習,互相分享成果。
邁步藝同行
演藝馬拉松在校園

2015 / 3 / 4–6, 9–13

本中心會以表演藝術流動車(Arts Mobile)的形式,邀請演藝學生及表演藝術家,共同炮製「演藝流動舞台」,將表演藝術帶到區內學校,巡迴演出。
演藝馬拉松在社區

2015 / 3 / 7–8, 14–15

表演藝術流動車將走訪區內不同的公共空間及場地 (如公園及屋村), 邀請演藝學生、表演藝術家及參與學生,共同炮製「演藝流動舞台」,將不同類型的表演藝術帶到社區,巡迴演出。
 
 
主辦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