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評特林姆四重奏
藝PO人︰蔡嘉雯   |  2013年12月18日

打從表演開始,俄羅斯民族樂隊特林姆四重奏(Terem-Quartet)就告訴觀眾,他們希望在這晚上能帶給觀眾一點歡樂。誠然,與照片裏的冷酷形象相反,特林姆四重奏的成員幽默親切,所玩的音樂鬼馬好玩。從這四件新奇樂器的形狀,以至他們默劇般的演出,都是那麼逗人喜愛。

特林姆四重奏從家鄉帶來了四件民族樂器:三根弦的彈撥樂器高音多姆拉琴(DOMRA)和中音多姆拉琴、與手風琴很相像的巴揚琴(BAYAN),以及三角形的巴拉萊卡琴(BALALAIKA)。雖然多姆拉琴的名字與中亞樂器冬不拉(DOMBRA)很相像,但像音色和源流來看,它更像一個沒有複弦的曼陀鈴(MANDOLIN)。至於巴拉萊卡琴的巨型三角形,根據樂手說,因為沙皇時代禁止使用象徵太陽神的圓形樂器,所以被製成三角形並沿用至今。其實單從音色聽起來,這四種樂器可被當成兩個曼陀鈴、手風琴和低音大提琴的四重奏。樂隊用這四種外形獨特的樂器表演短小精巧歌曲,讓人想起歐洲街頭的廣場音樂,歡快輕鬆的旋律總是受到觀眾的愛戴。

這次在大會堂的演出,觀眾反應熱烈,從中場休息時現場所賣CD被搶購一空,而樂隊多次謝幕時皆有過半數觀眾站立拍掌可見一斑。觀眾的愛戴並非偶然,特林姆四重奏確實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用他們的音樂語言奏出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樂曲。

音樂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曲目是古典和精緻音樂,好像巴哈的《前奏與賦格曲D小調第六首》、高沙可夫的《天鵝公主》、舒伯特的《磨坊女》、皮亞梭拉的《自由探戈》等,第二部分則是電影相關的音樂,如《卓別靈印象》、《職業特工隊主題曲》、《與費里尼漫步》等。特林姆四重奏的音樂是誠實的、真摯的、快樂的,甚至在每一個音樂片段都能聽到他們的心思、數不完的意念以及對音樂的真誠。他們的音樂受到歡迎,因為他們的歌曲旋律動聽、容易上口,但這不足以使他們蜚聲國際多年,相信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善於運用音樂語言,使音樂反覆多變,並且有效地成為與觀眾溝通的媒介。樂手們不甘於將音樂停留於一處,而幾乎每隔十個小節(甚至更少)便會作出變化,他們幾乎用盡了音樂的所有元素來做出不同的變換:速度、節奏、音色、音高、質感、強弱、力度、停頓、技法,以至拍打琴面、大叫、向多姆拉琴的圓孔吹氣來模仿風聲等延伸技巧(EXTENDED TECHNIQUE)。他們用各種可能的方法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感,讓觀眾聽起來,感受到璀璨多姿,且有動態的音樂。例如在四人一起用粗獷的音色將音樂推到高潮後,再由兩人以三度音作出對比;而即使是伴奏,樂手也充分利用樂器的特色添加各種各樣的變化,好像當多姆拉琴充當伴奏時,會以單音、撥弦、顫音、和聲提高八度等不同手法來伴奏等。

樂隊只得四人,既要表現音樂的多變,每人均須分擔多重角色。四人緊密合作,角色不斷變化,在迅速變換的樂段之間,四人不斷接力互補,時而突出,時而附和,除了高音樂器帶出旋律、低音樂器填補和弦和穩定拍子這些規則外,每件樂器也有機會帶領旋律或加入一些即席演奏的技法,突顯該樂器的音色,而他們在別的樂器當主角時,也自然地用樂器的各種技法填補空缺。有時音樂還有第二旋律的出現,在《與費里尼漫步》裏甚至有第三旋律的出現——中音多姆拉琴以擅音帶出一條中音的旋律。在不斷變化的樂段裏,成員合作無間,緊守自己的崗位,並且盡量去發揮、去開採手中樂器的可能性,以期為觀眾帶來變化多端、一絲不苟的演出。

在音樂的內容方面,無論是描述一個場面、訴說一個故事,以至抒發他們的感受,特林姆四重奏都能恰當地用音樂細訴他們的意念。好像在《卓別靈印象》裏,樂手交替地用極短的樂音來模仿他們的表情和語氣,又以一組組的模進(SEQUENCE)表示對話,表達卓別靈式的詼諧幽默,多姆拉琴的顫音模仿喋喋不休的說話亦極為神似。至於《永恆的愛》一曲則是向四位音樂人YANN TIERSEN、MICHEL JEAN LEGRAND、MIKAEL TARIVERDIEV和JOSEPH KOSMA致敬,此曲以「無盡的愛」為題串連了四位的歌曲,表達他們對這些音樂人的敬意。

樂隊表示,他們希望以俄羅斯的樂器,以俄羅斯的精神,去融會其他種類、其他風格的樂曲,他們用他們的樂器去演繹世界各地的音樂,去訴說世界上的事,尋回被世人遺忘的音樂本質,並以音樂體會生命的期盼與歡樂。成員們認為他們的音樂受全球化影響,他們在世界各地眾多的樂曲中找尋人類共通的體會,再傳遞一個訊息,就是憑藉愛和尊重,讓世界變得和平。故此他們將不同種類的音樂共冶一爐,即把古典、搖滾、民族、爵士、電影音樂等元素,通過他們的改編和即興演奏的技巧融會貫通,用嶄新的方法演繹屬於他們自己的音樂風格。

特林姆四重奏所表現的變化和生生不息的創造力,為作品帶來動感。樂隊能抓住觀眾的心,在於他們技術精湛、演出的樂曲旋律優美動聽,也見於他們的細密心思。相信他們對音樂的熱誠,他們與觀眾溝通的渴望,皆是他們創造力的泉源,正如他們寫着:「與其說我們在演奏音樂,不如說是音樂藉着我們作為中介,與觀眾溝通」。在演前的講座裏,他們為在座觀眾表演了一首模仿中國音樂的調子,他們用自己的樂器模仿中國笛子、琵琶和古琴,多姆拉琴樂手用原子筆輕按弦線使之更貼近古琴震弦時輕微的BUZZING SOUND,而巴揚琴樂手則細意調校風頁的力度來突顯中國笛子注重力度的變化,他們以中國音樂CROSS-OVER作為禮物,在場觀眾無一不被他們的誠意打動。

特林姆四重奏為香港觀眾帶來了有如俄羅斯娃娃的音樂,小朋友喜愛,收藏家欣賞,當一層一層聆聽音樂的中心,會發現他們善於表達、模仿、描述、抒發的創造力,和他們渴望與聽眾分享喜悅的一份童心。
觀賞場次︰2013年11月2日 8pm,香港大會堂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