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當卓別靈再現
藝PO人︰聞滴  |  2012年6月13日

第一下已被這個劇名所吸引︰《玩死卓別靈》。眾所周知差利.卓別靈是喜劇界傳奇人物,一小撮小鬍子,破舊的禮帽加不稱身的西裝,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古怪的步伐……有關他過去所拍所演的電影至今仍受很多人熱愛和討論。到底陳炳銓會如何「玩死」一個已「死」的卓別靈呢?節目未公演前臉書上並沒有提供很多文字背景或有關資料,除了上載一些玩味懷舊短片。實在令人嘖嘖稱奇。
演出安排在觀塘某舊式工廈裡一個小單位發生。現場觀眾來到座位前,均被引導先去踏一踏地上一雙舊皮鞋,有些觀眾二話不說已經狠狠「踐踏」一番,非常投入。總是好欣賞小劇場發展的實驗性,彷彿會有很多可能性發生。
故事主要講述男主角被邀請參與一演出(戲中戲?),而他決定將差利‧卓別靈的喜劇元素盡情放進劇中。他穿起禮帽、西裝,臉上貼上小鬍子。走路時,不論坐姿,以致表情都依照卓別靈的一模一樣。但排演過程並不太成功,問題不是出自他演卓別靈的能力,而是因他本身跟卓別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的人生,本來就是卓別靈。
真實中的差利‧卓別靈之所以是喜劇界的風雲人物,是來自他最盛名的幾部作品,當中包括《大獨裁者》,諷刺當權的納粹主義領導希特勒;另一部《摩登時代》,演繹工廠工人諷刺高速發展工業社會的畸形現象。可見卓別靈在喜劇電影的政治味道其實很濃厚,笑中有淚,而且底子裡帶有一定文化深度,當時觀眾的笑,不會只是娛樂性的過目而忘,那是一種當下感同身受的共鳴。
來到這個現代版的卓別靈,依然有著所有我們所認知這位偉大喜劇角色元素:西裝衣著,誇張走路方法,以及無聲表情等等的細節。可是他之所以「存在」,是與劇情發展到中段發現主角有童年陰影有關,他借卓別靈的角色來收藏起自己的真實感情,慢慢進化成與卓別靈共生。卓別靈在這裡意義變成一個「面具」,目的是讓他逃離所有感傷情況,嬉皮笑臉處理那些看起來主角不太想去面對的事情。
當政治性喜劇的目的被放下,而借用成年人長大後對人對事的消極處事手法,在笑聲背後,似乎缺少了一個深度核心的支持。劇中沒有展示出童年的陰影到底有多大的反彈力,除了一個母親的人物幾次出現,以嚴厲的責罵聲與擊掌帶出緊張氣氛,及另一段男主角似是想像出來殺死母親的畫面,還有戲中戲裡出現女生的幻覺等等,總括起來的力度並不算太震撼,沒能一針見血說服觀眾男主角十分渴望沉淪於被差利‧卓別靈「拯救」,以構成糾結的雙重身份。直至故事後段戲中戲裡導演下令主角不能再以「卓別靈式」的表現手法做戲,主角不得不承受精神上與卓別靈的分割過程,亦因為缺少了最深處的動機,劇情最終變成單一發展,整個節奏雖流暢,但亦顯得輕浮。
成熟架構的文本是能夠開啟觀眾「無意識」的大門。無疑陳炳銓與其他演出者都很落力用心,呈現出他們角色很真摯的一面,加上幽默到位的對白,是一件賞心樂事。然而仍未足以讓觀眾帶到更深刻的層面,沒有完完全全走入角色的世界中。《玩死卓別靈》的世界成立仍很模糊。期待在再演的時候可觀賞到一個更完整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