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玩得出色的《李逵的藍與黑》
藝PO人︰陳文剛  |  2012年6月14日

「Play」可解作戲劇、劇本,也可解作遊戲、玩耍,因此在有些戲劇課或排戲的時候,導師或導演很多時都會要求演員,忘記所有煩憂,放鬆心情與身體,要享受過程,要玩得開心。演員在演出時,是否放鬆、是否享受、是否投入、是否盡情,觀眾是一目了然的,演員的裡裡外外,都得清楚地呈現在舞台上,不能花也不能假。


一個演出,除了看演員外,還要看導演的手法,各設計師的心思,編劇的中心思想等等,要齊集一班都樂意去玩,又玩得放玩得盡的各路人馬,在同一個演出中盡情奔放,釋放出好玩本色,而又不失劇本的中心思想,在陳曙曦導演帶領下,成功地組合各方面,造就一個玩得出色的《李逵的藍與黑》。


每次看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演出,很多時都慨嘆演員過於年輕,未有足夠的閱歷去駕馭角色,只看到台上的演員努力地說台詞,台詞背後的意思是什麼,從他們的口中已經清楚地告訴觀眾,他們是不知道的,但台詞終究要說出來,那便帶點看似有戲的情感,加上多年的戲劇訓練技巧,期望矇混過關,也可能他們壓根兒就以為自己交足功課。每看至此,我都只能為他們開脫地說句︰「還年輕,不理解當中意思是正常的。」


但作為一個導演,遇上如此的年輕演員時,隱惡揚善的工作就必要做得到家,為了演出時,讓觀眾看不到演員的瑕疵,而且還將演員的優點放大,成為亮點,導演可說是要花極大的心力,才可以做到,是次演出,陳曙曦導演做到了。


一般的演出,演員都會努力去創造角色,去尋找角色的性格,與及每一句台詞的感覺,如上述,由於年齡的限制,閱歷不足,未經歷過的就是未經歷過,演員要演活的就是生活,沒經歷過就只能抓狂,以想像加上借代,將貨就價地演出來,那就談不上在舞台上生活一次了。而導演今次要求的是每個演員都要有一個「狀態」,這個「狀態」包含了角色的性格、角色的追求、角色的宿命、說話的節奏、形態的特徵,當有了一個清晰的「狀態」時,演員便能容易掌握角色,當舞台上有不同的、鮮明的「狀態」在踫撞,互相刺激催化,整個演出便活起來,產生出不能預計而精彩的火花。


要用如此方法演繹角色,還得要有類近的劇本配合才可,潘惠森的劇本,所描寫的角色,正正就是處於一種特定的「狀態」之中,以此「狀態」去尋找角色所期盼得到的事物或感覺,由此看來,導演是相當了解編劇的寫作方式,才能導向演員到各自的「狀態」。


布景設計的賴妙芝,發揮了她常用的「活動盒子組合式」的設計,靈活而多變地將不同的場景幻化出來,更運用了不同的層次,將遠與近、高與低,有機地與劇情一同推進。服裝設計也是出自賴妙芝之手,自成一格,以中西古今物料為材,配合角色的身分與性格,雖然有點指向性,及稍為外露,但也玩味十足。燈光也甚為大膽奔放,不拘泥於既定方式,強化了角色的內心,也凸顯了主次之分。


值得留意的是現場配樂,分處台口左右各一人,二人的演出也不容忽視,擊鼓時的全情投入,佻皮的與演員互動,或高歌,或奏樂,都是與演出同呼吸同節奏,這才是有機的互動演出,而不單單是一個配樂師。


多個畫面仍清晰的在我腦海浮現,宋江咬指寫血詩、眾梁山好漢的蜈蚣彈、李逵的情緒爆發高唱樂與怒、李師師的吃蘋果、李媽的砍頭埋牆、林沖的毯子功,都教人印象深刻,好玩卻又情真,賣弄得來有足夠的情感承托。


由觀眾未進場,在場外等候時,有演員招待觀眾飲老火湯水開始,到演員入場在舞台上穿上戲服,到一幕幕的戲如人生,到完場前演員脫掉戲服,一切無非是一場遊戲,也許是一場夢,人可以用心的發夢,也可以用心的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