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聲音.回憶.實驗與構想——未來記憶留聲機
藝PO人︰Adam  |  2012年8月14日

在迷幻的舞台設計、燈光、音效和視覺效果下,很多時對新媒體音樂劇場的觀後感總是「很有趣」或「想不到這媒介能這樣運用」,但由於新媒體劇場都重於實驗多於媒介對文本的關連,而且文本也較傳統劇場薄弱,這令觀眾難有在情感或是思想上更深的體會。但《未來記憶留聲機》中的音樂實驗一半都是研究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如何重新組合或運用來製造聲音,由於日常物品有一份親切而富熟悉感、有回憶的象徵,這與文本故事:失憶科學家(Steven Schick飾)對回憶的追尋而去製作未來記憶留聲機「Schick Machine」緊緊扣著,令台下的觀眾讚嘆現代敲擊樂家Steven Schick用這些「樂器」的即席演奏外,也令他們進入文本,一起聽著熟悉的聲音與回想失落的記憶。


故事背景在一個風暴將至的夏日晚上,失憶科學家被雨聲和雷聲驚醒,雨聲和雷聲莫名合奏下空洞的大廳傳來母親的打字機聲,他忽發奇想走入地底實驗室,構思一台「未來記憶留聲機」,追溯、重構聲音記憶,彷彿就能連繫過去與未來。透過旁白的敘述與Steven Schick在實驗室(舞台)彈弄、敲打或是吹奏不同的「樂器」而發出音色與節奏去呈現故事,就是主角對「未來記憶留聲機」構想、實驗過程以及他的回憶與夢境。


在主角的演奏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我們熟悉的聲音,如:演出者以一雙竹條敲打金屬的攪拌碗發出那鏗鏘的節奏、在地上轉動呼拉圈時因動力隨時間漸弱而發出的音色變動或是敲打不同杯子而發出不同的音色與音調。演出中雖只有少量對白或旁白的敘述,但這些熟悉的聲音因有很強的回憶象徵,是很多人小時候玩過的玩意,而透過它們交疊而成、層次豐富的聲音,能表現出主角是從回憶往事中構想他的發明。除此以外透過這些抽象但熟悉的聲音引導觀眾回想自己的過去,尤其是童年。當演出者敲打一些熟識物件如餐具時,令筆者聯想起小時候在茶樓裡,用筷子敲打不同食具而發出不同聲音的經驗。


聲音除了帶出回憶的主旨,也帶出另一個概念——「實驗」。文本大部分的筆墨都是描述主角構想他那「未來記憶留聲機」和為此作實驗的過程,而他的演奏演繹出做實驗的味道,能呈現實驗的過程。主角演奏自家發明樂器時,不像一般音樂會的樂手在事前已彩排好,演出時無誤的彈奏樂章,相反他是把試驗不同音色與節奏過程放進演奏中,如其中的一個關於測試速度的情節,他先把一個高爾夫球放進轉動的金屬攪拌碗中,高爾夫球在中間滾動發出相對的聲音,之後他嘗試加入鐵珠,增加音色,最後加入一個金屬杯子做出一種混合的音色去表現更豐富的速度感,帶出他找到原來速度是他實驗中的重要因素,這就是以聲音的實驗呈現故事中的實驗情節。


文本中也提及到主角對「未來記憶留聲機」的構想,也就是他內心中計算如何完成這機器,但要把內心的思想視覺地呈現是有難度,如只用旁白或由演出者直接說出來,整個劇場就缺乏可看性,而這劇試以聲音(這劇場的最主要的元素)去表現主角的思緒,如一幕是主角為著他的實驗而不停地思考,他以愈來愈快的速度敲打實驗枱上的物件發出緊密的聲音,混合其他自動加速運動的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製造出急躁且不和諧的節奏,去表達主角急速和漸趨混亂的思想。這處理手法十分巧妙,除了是以聲音節奏表達主角的思想節奏外,這些聲音的抽象性的本質能恰當地呈現思想的抽象性,能造就不少留白空間和思想空間,引發觀眾參與主角的思想,就是那找尋失落的記憶中的思想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