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準的棟篤笑 (stand-up comedy) 不會只是一個說笑話的表演。成功的棟篤笑匠可以以笑話和諷刺手法連貫地抒發他對一些議題的看法,因此,有水準的棟篤笑會是議題清晰,議題之間的連接自然順暢,而笑點本身亦是有深度的幽默而不只是流於表面的笑話。黃子華很多較早期的作品都在這幾方面帶領著香港的棟篤笑文化,今年的黃子華棟篤笑2012Z《洗燥》雖然令觀眾三小時笑個不停,卻沒有達到黃子華自己的最高水平。
《洗燥》,很明顯是想洗走香港人的煩躁。因此入場前會期望內容牽涉很多令香港人憤怒的事,但結果卻不是太多,與主題最有關的部份可算是在表演前播放,由黃子華自編自導自演的小電影《旋風腿》,內容大致講述一個香港人因小事「燥底」在公廁破口大罵惹來的禍。由於小電影不是這評論的重點,所以不在此詳細分析。雖然說棟篤笑本身的內容不是針對太多令香港人煩燥的事情,但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整個表演就是要幫觀眾們洗「燥」。
內容
這次的內容可以算是黃子華自2003年《冇炭用》以來講得最多有關政治,社會和經濟議題的一個棟篤笑,其中涉及錢和經濟的題目最多,例如談到大家都不夠錢花而不是不夠錢生活,借錢給朋友如借給霧一般不能期望有借有還,還有貧富懸殊,孟買的廿七層高豪宅「安蒂拉」(Antillia) ,國債等;事實上,錢可能真是令香港人煩燥的首位,把重點放在和錢有關的議題上實是明智之舉。但是,同樣令香港人煩燥的政治題目卻談得不多,而且很多都只是輕輕帶過,例如,最近鬧得全城熱烘烘的國民教育也只是用了兩三分鐘時間諷刺一下。反日情緒應該算是談得最多,以老一輩和較年輕一輩在吃壽司態度上的分別說出了有親身經歷戰爭和沒有經歷戰爭的世代對日本人感覺的截然不同,有意義之餘也包含了不少笑點。
鋪排技巧
縱使這次棟篤笑已比前幾次多說了與經濟和政治有關的題目,它的精彩程度仍然有別於黃子華最突出的《秋前算帳》、《拾下拾下》和《冇炭用》。原因是這幾個棟篤笑都有著精心設計的鋪排,觀眾覺得好笑的地方不單是個別的笑話,而是對內容經過邏輯思考後領略出來的諷刺。例如,在《秋前算帪》內他用了「香港最擅長就是做人家的殖民地」道出了香港人的政治命運;又例如在《拾下拾下》他用了嵌套 (nested) 的邏輯解釋為何負資產的業主永遠賣不掉樓 [1];最精采的莫過於是在《冇炭用》裡用「低b學習系列」(books for dummies) 去解釋董建華做特首的不滯。這些精采鋪排的特點是 (1) 能夠以一個觀眾意想不到的理由 (例如,香港最擅長就是做殖民地) 多次應用來解釋一些有關聯的事情 (例如,為何中國不能給香港人民主,為何有些香港人「轉軚」等),(2) 觀眾是需要小量思考才意會到當中的邏輯 ,(3) 觀眾會在重點被說出來之前先學會了一些事物的關係 (例如,令觀眾認識到用「低b學習系列」學習到的技能表現出來時會很「低b」),然後在觀眾不經意間用回這些剛學會的事物關係說出重點 (例如,董建華就是跟著「低b學習系列」做特首所以才會表現得很「低b」)。這些精采絕輪的鋪排似乎在黃子華近幾次的棟篤笑,包括這次《洗燥》,都頗為缺乏,取而代之是一些較為獨立、簡單、容易明白的笑話,到底是黃子華為了要吸納和迎合多些普羅大眾,還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沒有做到呢?
自創定理
另外,跟前幾個楝篤笑一樣,黃子華在這次棟篤笑繼續嘗試創作一些他自己發明的「定理」,其中一個更乾脆用了自己的名字 – 「黃子華定理:X + Y < X」,此定理是想說當你$X的薪金加了$Y後,你最後得到的錢是少於你的薪金,因為錢多了便要給家用;另外也有一個叫「叉燒定理」:母親覺得子女賺多過一定的人工而又不給家用便等於生了一塊叉燒。以往幾次,包括《拾下拾下》和《越大鑊越快樂》,他都成功創作出不少街知巷聞的定理 (例如:「鐡逹尼極限」,「係啦定律」和「好呀法則」等),但這次發明的定理似乎有點較以往遜色,尤其覺得不應該用自己名字去命名定理,除了給人有點自大的感覺外,也難免令人覺得是否真的想不到更好的名字了?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洗燥》是眾多黃子華棟篤笑之中一個中規中矩的表演,但其實它在香港出產的棟篤笑當中已經是算是很高水平了;雖然鋪排上算不上精采,但也不能否認三個小時的表演內容充實,笑話源源不絕,個別笑話也頗有水準。有報章報導說這個棟篤笑重回《拾下拾下》和《秋前算帳》的水準,筆者覺得由於這次他的服裝較上幾次撲實,也減少了誇張的音樂,事實上是有《拾下拾下》是的風格,但是,按以上分析,這個棟篤笑仍然不能跟黃子華最精彩的作品相題並論。
[1] 「當你的物業是負資產而你又需要賣掉它的時候,你就要先變賣你所有的資產,才夠錢去補錢賣你的樓,但是你的樓不就是你所有的資產了嗎?所以你就先要賣你的樓才能賣你的樓,但我們就是賣不成我們的樓,哪怎樣賣我們的樓呢?沒錯,你就是賣不成你的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