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文本與音樂對話豐富對「革命」的概念 評N個被XX的革命現場
藝PO人︰Adam  |  2012年11月21日

說到革命,總是令人聯想到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或是俄國大革命,這些對社會、政治、體制帶來顛覆性的改變,而過程中充滿著槍火、流血和犧牲的社會運動。但現在的革命在不同層面上有很多不同的呈現方式:政治上的革命可以是和平的社會運動如:烏黑蘭的橙色革命;生活上的革命可以是龐一鳴的以另類生活方式反地產霸權;在知識上,《維基百科》的知識互動建立模式是對學院派單向知識建立模式的一種革命。革命已不只局限於歷史書中的定義,我們也許知很多有關革命的解釋和例子,但究竟革命的精神和情感我們又知多少?《N個被XX的革命現場》(下稱《N》)以編作劇場方式,串連不同故事演繹「革命」多方面的內容,而文本與音樂在不同場次中各擔主導,互相對話,利用這兩個媒介的特質,豐富觀眾們對「革命」的概念。


文本帶出革命精神


文本包括情節、對白和獨白,透過演員說話、神情和動作演繹出來,這種有視覺和文字的表現方式是很能表現劇情和內含的信息。在《N》中,文本主導的場次都是演繹有關革命的不同理念,如場次「12:00nn 六月雪中」,旁白和演員以平衡敍事方式連合兩個不同故事從而帶出信息,旁白一邊講述一列載著一班政治犯開往西伯利亞的火車因大雪而暫停行駛的事件,而另一邊演員則代入《竇娥冤》中的竇娥,以獨白和肢體動作來演出被權貴和貪官欺壓及至遭處死的冤案,到最後由旁白交帶出原來在往西伯利亞的火車停駛時,那班政治犯正觀賞著同行的表演者所演出的《竇》,而其中一個觀眾就是俄國革命家列寧,旁白最後把兩個故事連結,除了是呈現兩者在時空的關連性,透過《竇》的故事在西伯利亞的火車事件中穿插,帶出革命是由對受到不公義對侍的人們的同埋心所帶動。


另一場「西西弗斯的精神革命」則利用文本來帶出「真正的革命是要以行動幫助身在水深火熱的人們」這訊息,是場中的文本把西西弗斯故事改編,內容說西西弗斯是人民英雄,他綁架死神是為了拯救他的人民免受死亡的痛苦,但因此遭諸神的懲罰要他把石頭推上山,但每次當他推到上山頂時,石頭總會滾下來,他只有不斷重覆去推石頭,但他想到諸神是用「無止境的推石頭是懲罰」來折磨他,於是他便在精神上去向諸神「革命」,把概念想成「推石頭是他的快樂」而不是懲罰,但他這自欺的想法連石頭最後也忍不住要離開他,石頭的離開令他失去了他的「革命」意義,但這促使他從回革命的正軌,重新以實際行動去拯救他的人民,向諸神起真正的革命。

 

音樂導出革命情感


在革命中,人們經歷了大時代的洗禮,故產生很多對革命獨有的情感,有激昂、有沮喪、有動人、有淒美,很多時也會是不同情感同時交織在一起,複雜得難以用筆墨來形容。音樂善於呈現那些較抽象和難以形容的情感,故《N》中不少場次都以音樂主導,用音樂這載體帶出革命中所衍生的人類情感去連繫不同作為比喻的文本。在場次「絶對中立」,舞台被大型的「X」形雕塑分成兩部分,在兩邊分別有演員輪流分段地演譯《薩賓之誘拐》和《Shooting an Elephant》,在最後《薩》的故事停在薩賓軍的弓箭正對著站在薩賓軍和羅馬軍中間,要阻止兩軍相殘,同時是薩賓人的女兒和羅馬人的妻子的女子們,而《Shooting》則停在主角在自己良心和當地族人的寄望互相掙扎,躊躇的把槍口對著大象,此時舞台中間「X」上,一位演員呼喊出當中立者的痛苦。如只看以上的文字,很難去理解兩個故事和中立者的關係,但音樂的存在令人感受得這關係。這場次的音樂都是在故事段落與段落之間出現,都是同一曲風,有緊張與不安的感覺,其節奏和張力越來越大,帶著兩個故事前進同時把兩個故事轉化成兩股力量去沖擊中立者,也表達著中立者那進退維谷的心理狀況。透過音樂,這場次表達出革命會是中立於各方的主流看法,但因此被孤立、排斥、扭曲、沒有人明白、受到各方評擊的沉重感覺。


因《N》是一個編作劇場串連多個故事,故觀賞時有雜亂的感覺,也要花時間去思考才歸納出劇場的信息,但這雜亂能表達出「革命」的多元性和豐厚的精神和情感,值得欣賞是《N》巧妙利用音樂和文本這兩個媒介的特質去引出不同性質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