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I 學員全員合格:評PTI專業形體戲劇青年訓練課程 2024/25年度展演《滲透》
文︰李博文 | 上載日期︰2025年8月2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
日期︰2025/08/01 7:30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暑假的到來象徵一個學年告終,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舉辦的「PTI專業形體戲劇青年訓練課程」學員仍需完成最後習作。透過觀賞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上演的2024/25年度展演《滲透》,筆者見證PTI學員過去一年的學習成果。今年的年度展演由三個演出項目組成,筆者在下文逐一細說。

 

《泰特斯2.0》(選段)

 

打頭陣的是導演鄧樹榮極簡風格的代表作《泰特斯2.0》(選段),改編自莎士比亞最血腥暴力的悲劇《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故事圍繞羅馬將軍泰特斯與被俘的哥德女王塔摩拉,二人以極其殘忍的方式相互復仇,致死方休。

 

悲涼尺八聲響起,七條四方形光柱分別照射在七名一年級學員。他們一字排開,正襟危坐於椅上面,向觀眾輪流以說書人身份講述故事背景、角色關係及重要情節。表演者始終保持坐姿,無動作,只憑文字與聲線變換帶領觀眾走入《泰特斯2.0》的世界。這種極度純粹的處理極考驗演員台詞基本功,任何瑕疵都在觀眾的專注下被放大。學員整體表現不俗:咬字清晰、聲量充沛,並能因應角色恰切變化聲線;惟偶有因經驗尚淺而出現緊張,或難以持續維持說書人沉厚聲音的情況。

 

一段急促敲擊聲後,七名學員離開椅子,化身劇中人物,狩獵大會正式展開。導演對台位與動作要求嚴謹,學員精確執行。台上每一個動作皆極其簡潔但意義明確,或揭示權力關係,或映照內心狀態,無一可有可無。例如,以「倒坐椅上」的怪異姿態暗示塔摩拉次子狄米斯的反社會傾向。

 

導演以高度節制的藝術手法處理塔摩拉之子強暴泰特斯女兒拉維妮亞的一場,令人印象深刻。三名演員面向觀眾、保持距離,拉維妮亞仰臥地面,二子則呈站立姿態。僅以呼吸由急轉緩的變化,聰明地調動觀眾去想像舞台難以真實再現的殘酷畫面。此舉亦將焦點由暴行挪至施暴者身上,促使觀眾思索其惡究竟源於天性,抑或由後天經驗所塑。

 

學員王秀嵐成功活現塔摩拉一角。她的蛇蠍美人既狡猾多變、儀態高貴,更難能可貴的是流露角色複雜人性。當拉維妮亞向其求饒,她背身退下,略作凝頓;念及長子之死,終硬起心腸,彷彿仇恨的怒火將殘餘良知燒盡。

 

《打轉教室》(選段)

 

輕快音樂打斷沉鬱悲劇,為無對白動作喜劇《打轉教室》(選段)一轉氣氛。此劇亦為工作室經典:女老師罰三男一女留堂,故事情節較為鬆散,笑料源自學生叛逆、男生爭相向女生獻殷勤、人物性格反轉和誤會錯摸等。無對白的設計既考驗表演者以肢體傳達角色態度及目標,亦檢驗其節奏感與即時反應能否逗樂觀眾。

 

從場內笑聲不絕可見,演員彼此之間、以及與觀眾的互動皆流暢無礙;五位學員交出高分答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凱宜飾演的女老師,動作俐落;對學生時莊嚴嚴厲,與電話另一端的情人通話時卻小鳥依人。兩種身份快速切換,逗得全場捧腹。

 

《淼淼》

 

《淼淼》為二年級學員以「水」為主題的集體創作。十個角色多以獨白或雙人對話鋪陳,創造多組情景片段,交叉編織,試圖表達角色在困局中難以言明的感受。其故事不能稱之為完整,亦缺乏單一貫穿的戲劇行動,結構更近於開放式戲劇。《淼淼》的片段大致可歸納為四條敘事線:

 

一、清潔隊船長向YouTuber訴說其生活與過往,並嘗試克服「無法在陸地上過馬路」的障礙。

二、一位落選《魔海奇緣》公主一角的女演員與竹篙灣的保安員互吐苦水,繼而在彼此身上找到慰藉。

三、一名程序員不斷為海上垃圾收集機械人系統升級,卻驚覺機械人比自己更聰明,甚至已展露自主意識。

四、水協會會長與三枚水分子向觀眾講解江本勝的「水會記憶」與「水有善惡」之說。

 

除第四線外,其餘三線多以仿效日常生活方式呈現,未見刻意戲劇化,情景偶顯單調重複。情節緩慢推進讓角色身處困境的情緒得以層層積累,從而使觀眾體會他們對當下的焦躁不安及對前路的惆悵迷惘。「淼」意為水勢廣袤無邊,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身陷困局的角色眼前的風景。

 

整體而言,二年級學員的表演從容淡定,展現出專業精神,能以角色之身活在舞台上。鄭倩童飾演的海上垃圾收集機械人尤為深刻;她始終如一地貫徹機械化的動作,並以單調的語調,反覆呼喊「垃圾」,質感鮮明。

 

化身為角色固然是演員追求的境界,但也必須承認,學員進入自身創造之角色的難度其實並不高。《淼淼》文本中角色之間的衝突相對薄弱,而導演未能找到足以補足文本短板、強化演出表演性的舞台語彙。至於導演或其他創作人員應否,以及應以怎樣的程度上介入演員的表演,向來眾說紛紜、難有定論。無可諱言,此次演出未令筆者滿足,心中仍期盼看到演員如何回應其他角色的差異,以及如何展現角色旅程中的轉變。

 

總結而言,PTI學員在是次展演表現優異,令筆者對他們下一次的舞台演出充滿期待。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藝術(劇場構作)碩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英國語文學士。曾參與「新戲匠」系列 ─ 劇評培訓計劃第七擊及香港話劇團2018-19劇場藝術培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