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也斯文字為舟,乘風破浪的生命回響:評榞創系列之《愛神與食神》
文︰盧宜敬 | 上載日期︰2025年6月16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榞劇場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日期︰2025/05/30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榞劇場的「榞創系列」以原創為目標,旨在為學員提供一個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舞台創作的平台。作為一個以劇場教育為使命的專業劇團,榞劇場不僅傳授表演技巧,更鼓勵學員從生活中汲取靈感,通過創作反思人生,並將感悟呈現於舞台。《愛神與食神》作為此系列的新作,以香港著名作家也斯(梁秉鈞)的文字為創作基石,通過食物和味道的意象,探索人與城市、人與人之間的深刻聯繫。這部作品不僅展現了學員的創作潛能,也通過也斯的文學視角,勾勒出學員對香港獨特的情感,引領觀眾在回憶與想像的交織中,尋找生命的平衡與慰藉。

 

也斯的作品過往亦曾被改編為劇場創作,例如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後殖民食物與愛情》搬上舞台,通過食物與愛情的隱喻,探討香港在後殖民時期的文化混雜與身份認同。這種文學與劇場的跨界對話,為香港劇場注入了新的表達方式。《愛神與食神》延續了這一傳統,以也斯的文字為靈感,引導學員挖掘個人經驗與香港文化的交匯點,通過劇場語言呈現真摯的情感與生命的厚度。在也斯的作品中,食物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與情感的載體。劇中通過不同食物串聯起回憶、情感與狂想,虛實交錯,呈現出成長、親情、城市記憶以及生命的苦樂交融。

 

年輕演員的熱情與ensemble精神

 

《愛神與食神》由榞劇場一年制課程的九位年輕學員主演,在專業導師的引導下,他們將也斯的文字與自身的生活體驗融合,創作出真誠而充滿活力的表演。這些學員在舞台上展現了令人驚喜的專業精神,專注而投入。他們的演出充滿熱情,盡力不失細膩,希望觀眾感受到生命的溫度。

 

演出以學員精選的也斯文字選段作為開首與結尾,這些選段不僅回應了學員自身的生命狀態,也為整部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開場時,學員以樸實的語氣朗讀也斯的詩句,彷彿在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將觀眾帶入一個既熟悉又充滿想像的香港世界。尾聲的文字選段尤為動人,勉勵大家在生活的失衡中尋找慰藉,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無懼難關。這一設計不僅呼應了也斯的文學精神,也讓觀眾感受到創作者對生命的深切體悟與祝願。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大量的形體舞蹈元素。這些非語言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學員的ensemble能力,也以詩意的方式呈現了文字以外的意象。這種形體表演不僅豐富了劇場語言,也讓也斯的文字在舞台上獲得了新的生命。

 

滑動窗簾的詩意流動

 

《愛神與食神》的設計師團隊的巧思為學員的表演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舞台設計以極簡為基調,採用一個空台,卻通過兩層滑動式窗簾的巧妙設計,靈活劃分空間並轉換場景。這種設計不僅讓舞台保持了高度的靈活性,也將回憶與想像的界限模糊化,創造出虛實交融的視覺效果。窗簾的滑動如同一道道記憶的閘門,時而輕柔地分隔出私密的個人空間,時而敞開為集體的狂想場景。這種流動的舞台語言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連貫性,也能體會到每段小品獨特的節奏與情感。

 

劇中的中段引入了超現實的想像,眾人突然遭遇一場地震,暗喻生活中突如其來的難關與不確定性。地震引發海嘯,幾乎將眾人沖散。演員通過激烈的肢體動作與緊密的ensemble配合,表現出角色在危機中的掙扎與團結。這一超現實的片段不僅打破了日常生活的線性敘事,也讓觀眾在視覺與情感的衝擊中,反思生命中不可預測的挑戰。

 

乘風破浪,無懼難關

 

《愛神與食神》是一場充滿熱情與創意的劇場實驗,它不僅展現了榞劇場學員的才能,也通過也斯的文字,將個人的生命體驗融入集體的創作之中。九位年輕演員的活力與專業精神,結合導師的悉心指導、設計師的巧妙構思以及形體舞蹈的詩意表達,共同打造了一場真誠而動人的表演。

 

最後,寄語各位學員:請繼續創作吧!以汗水與熱情揮灑創意,用劇場回應生命的每一刻。祝願各位乘風破浪,無懼難關,捉實大家!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2021年畢業生,主修導演。憑畢業作品《金龍》獲得校內傑出導演獎,並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喜劇/鬧劇)及提名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 。編劇作品《皮蛋瘦肉粥》獲選粵港澳戲劇交流計劃劇本創作比賽香港區優秀劇本。於2021年烏鎮戲劇節青年競賽憑參選作品《一切從海浪開始》獲得最佳個人表現獎。「Theatre Formula 劇場方程式」創辦人之一,主力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