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香港話劇團 文本特區《人間》
文︰娃娃柴 | 上載日期︰2025年6月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Ken Ho
節目︰《人間》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2025/03/21 3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筆者是於2025年3月22日在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看過這劇的演出。這劇由黎曜銘編劇、陳沛琳導演。

 

查考這劇的其中一位主要角色下山哲人,他的原型應該是下山定則。下山定則就任日本國鐵總裁剛一個月後,他的屍體被人發現曾被火車輾過,死狀甚慘。可以慶幸的,是編劇不是要寫奇案,無論主角是他殺還是自殺的,他斷不是要我們看猜猜誰是兇手的一類偵探劇。

 

編劇筆下的這個下山哲人生在亂世,有點小聰明,是個理想主義者,認為鐵路象徵日本的國力復甦和未來。他喜歡圍棋但棋力不足。只愛下棋但多沒有勝算。就連劇中另一主要角色黑木榮作就說過,他跟下山下棋那麼多次,下山一局也未贏過他。

 

筆者記得讀書時聽過校長勉勵學校的領袖生們時說,一件衫的衣領和衫袖是和身體最多接觸和最多衝突的部分,最快變黑、最快磨耗和最快爛掉的部分。下山哲人走馬上任做了首位國鐵總裁,作為當時他身處的大時代的一個領袖。當時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蕭條,國有鐵道錄得嚴重赤字,被迫大幅裁員。下山哲人雖然一心愛鐵路,愛工人和工會,也愛他的國家,在這劇中他要面對的衝突設定就是他要代表工人排除萬難去爭取供應商合理價格的同時,也要爭取駐日盟軍的定員法怯迫和取締工會的陰謀。可想而知他自身的磨耗和爛掉的機會有多快和多大。

 

另一邊廂,黑木榮作也愛棋藝,不過他有勇有謀,能夠看長綫和大局。編劇有寫他和下山在車站鐵路認識,跟著安插下山做日本國鐵總裁的情節。他以留白的方法引領觀眾猜疑他是否與下山的死有關,他是否利用下山的性命換取盟軍與工會衝突的定員法事件平息,以至他有否靠下山的死攀上日本首相的寶座。

 

筆者素來認為歷史應絯歸歷史,劇場應絯歸劇場:劇場並非一定要忠於歷史。不過看這類歷史小劇場要看得投入,觀眾一定要動用自己對日本近代歷史的些少知識,也有加上自己很多的腦力想像和推敲。

 

劇團為了節省這腦力工作,和方便觀眾更了解這段複雜歷史背景,很貼心地在場刊內列出主要的大事年表時間綫。不過說起來這也成了筆者看這劇的一小段慘痛歷史。事緣是筆者為了對環保表忠,放棄了拿實體場刊,選擇了掃描二維碼下載電子版場刊。豈知進場後才發覺WIFI訊號不強,搞了半天才能讀到網上揭頁版的場刊;才發現用手機看大事年表的小文字,根本就是一場噩夢。

 

這個故事的歷史時間是1945-1964之間的15年,被壓縮成故事時間的七天,再編成舞台時間約90分鐘演出。故事開始時敘述黑木榮作準備就職日本首相,接着倒敘七天前,加入下山哲人的部分,到最後一幕重回開場時黑木榮作準備出席就職日本首相典禮前的一刻,作首尾呼應。

 

雖說上帝只用七天便創造了天地萬物。編劇給下山哲人的任務就是要在七天內說好他的事業、友情和愛情綫:各自怎樣由初遇,發展,以至成熟。他要從認識黑木榮作到發展出一段惺惺相惜,亦師亦友,但又不温不火的情誼。

 

他們都對鐵路和圍棋有熱情,是典型的雙雄設定。最令人難忘的,是其中一場的劇情,有關下山哲人要表白自己熱愛鐵路,要一口氣背誦出六十個國鐵車站的名字。結果下山仍差兩個站的名字未能(很可能是未及)背誦出,由黑木榮作補充,令到在場的觀眾也大受感動,熱情的參與劇情,熱列鼓掌讚賞他們兩位演員的強勁記憶力。

 

圍棋的本義就是圍與解圍的藝術。這一刻的棋子被對手圍着,下一刻可能可以突圍,甚或反圍對手。要懂得不放棄,也不要只顧眼前小利失去大局,要懂妥協。劇中多多少少的幾場角力場面:下山vs黑木,下山vs原料設備供應商人,下山vs佔日盟軍,黑木vs佔日盟軍……都可以用圍棋象徵。做人和下棋也是,放諸四海皆準。放在每個人,每個角色都work。黑木哲人對下山榮作以棋論人的評價是:要妥協真是這麼難?他常對下山說:下棋要看大局。這大概是編劇筆下的這兩個角色的不同之處。

 

高潮本應是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的那一場戲,編劇或導演以平行時空的方法呈現黑木榮作宣讀他的二十年經濟發展方略,而下山哲人也要在那天用廣播的方式播出七短四長作暗號的作罷工行動。那時下山榮作站在舞台左邊;黑木哲人站在舞台右邊,每人前面都放有一支咪和咪架。中間隔著那個偌大的圓形投映幕。

 

相信創作團隊在畫面和構圖上都花了很多心思,效果也很好。不過這在劇情上很有力的畫面和構圖,在香港話劇團的官方網頁劇照都只能是二人獨立的特寫照。可能是他們站得實在太遠,二人同框的對比劇照就不能成事了。

 

有一地方要向編劇討教的就是:劇情是下山哲人預備在七月四日的行動,駐日盟軍司令部早已經知情,並且已經對黑木說(也即是對觀眾說)出當天會關掉下山哲人的實時廣播,無論他對話筒說什麼,日本人都是不會聽到的。順他們的計劃演下去的下山哲人如常在當天演講(就是上面說的美國國慶日劇情),當時在劇場內看劇的全部觀眾都知道關掉廣播這事,只有下山哲人一人不知道,直到他表演演講後才被告知。這種戲劇處理的張力強些,還是待下山滿懷希望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演講後,下山哲人和現場觀眾同時被駐日盟軍司令部告知剛才的演講已經被滅聲,其實是沒有被廣播出去的……。是那一種手法更能製做出戲劇效果?那一種手法更能令下山和觀眾更加痛恨得咬牙切齒?

 

舞美方面,劇組採用極簡主義的場景設計,沒有屏風,也沒有榻榻米。觀眾入場後最能吸引他們眼球的,就是一個棋盤和那個投映在特製圓形投映幕上的紅色太陽。這個特製圓形投映幕發揮了多用途的作用:觀眾藉着它看見日本的紅日象徵,原爆後倖存的樹木,和未來的新幹綫列車等影像。極簡主義的場景設計本應就要朝這方向動腦根,可惜因為筆者是被這劇的海報深深吸引的緣故,自己最想看到的國鐵車廂內景就欠奉,甚至連以極簡方法呈現出來的手法也是沒有。

 

幸好最令筆者驚艷的,是舞美人員投射兩條窄光綫在地上便巧妙的代表了鐵路路軌。這已足夠寫進舞美設計教科書的安排說明了甚麼是極簡設計,根本不需要投射鐵路上的枕木和碎石等。配合這極簡設計的演出,觀眾看見黑木榮作和下山哲人在投影的路軌上走過的時候,他們是有刻意每步提起腳少許跨過路軌的,觀眾完全被這演出的細節引領想像出那兩條路軌是真實存在的。(可惜在稍後的劇情中,站長拿着他的手杖走過投影的路軌時,他只是當作在平地上走過的一樣,好像他並不知道路軌的存在。)

 

劇中道具服裝的主要色調皆為東洋味十足的黑白紅三色,這當然可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下山哲人的西裝與棋盤都是淺啡色的。這個設計(或許只屬巧合)是否要說明下山在這劇的定位就是棋盤?不過筆者再想想,一場圍棋博弈中,無論黑子和白子怎樣生生死死,來來回回,棋盤總是能夠安然無損,全身而退的。這與劇情和結局比對,肯定不是下山哲人在劇中的命運。他是作了一件大時代的衣服領袖而快速被磨耗和爛掉了!

 

參考資料:

 

1網上文章:沙青青评《昭和解体:日本国铁分拆和民营化的真相》——日本国有铁路与一个时代的落幕https://m.thepaper.cn/wifiKey_detail.jsp?contid=22998670&from=wifiKey#

2中文維基百科:下山事件 https://zh.wikipedia.org/zh-hk/下山事件

3《人間》文本討論會2025年3月25日下午7:30-9:30香港話劇團二號排練室

https://www.hkrep.com/tc/Forms/Ttzfocusgroupib.html

4 香港話劇團網頁文章:「文本特區」壓軸之作 《人間》| 站在歷史浪尖 詰問普世人性

https://www.hkrep.com/tc/Press-Release/Press-Releases/20250206.html

5 《人間》In Between 場刊 House Programme

https://issuu.com/hkrep/docs/_in_between_house_programme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娃娃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