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與特邀策劃
李和源
韓國演藝評論家協會會長、祥明大學榮休教授、超越邊界藝術中心代表。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專研拉辛悲劇與法國古典主義時期。著有《拉辛悲劇新解》、《以劇場閱讀世界》等專著及多篇韓國當代劇場評論,譯作包括《莫里哀喜劇選》、拉辛的《布里塔尼居斯》。作為超越邊界藝術中心的藝術總監,她開創了韓國街頭劇場與公共空間藝術運動。2004年起製作「ASF劇場保留劇目」與「ASF經典重讀系列」逾20部作品,包括《鋼琴課》、《我的生活》、《紙月亮》等,巡演於亞維農、巴黎、愛丁堡、歐里亞克及阿得雷德。
崔誠希
美國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戲劇學博士。曾任慶熙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2011年起任梨花女子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涵蓋當代英美戲劇、表演研究、女性主義及生態批評。合著《後戲劇劇場美學》、《表演研究與劇場》、《劇場與性別》、《當代世界劇作趨勢》等學術著作。現任韓國演藝評論家協會副會長。
崔英珠
戲劇評論家、戲劇構作、翻譯家。獲呂石基戲劇評論獎(2008年)、女性劇場協會評論獎(2024年)。著有《文字中的劇場之愛》、《當代導演論》、《何謂戲劇構作》等。
反思當代韓國劇場中的傳統表演藝術 講者
趙晩洙
韓國忠北大學人文學院法語文化系教授,戲劇評論家、戲劇構作。獲法國南錫第二大學(現洛林大學)法國文學博士學位,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AICT)成員。曾任南山藝術中心戲劇構作(2012-2016年)、韓國國立劇團戲劇構作(2018年),2019-2020年任加拿大蒙特利爾魁北克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傳播與發展教席宮席研究員,2020年擔任CINARS國際表演藝術交流平台評委。2014年起任韓中日BeSeTo戲劇節韓國幹事會成員。
作為製作戲劇構作參與《奧賽羅》、《唐璜》、《茶花女》、《神曲》等60餘部劇場作品。出版專著《舞台之書》(Parole&,2022年),發表《法國文化藝術現狀:獨特性與多元性》(首爾,2017年)、《未解之謎——索福克里斯《伊狄帕斯王》中的身份追問》(首爾,2007年)等論文與文章,並譯有呂克・南希《場景》(2021年)。
南仁祐
劇場導演、藝術教育家,PLAY B.S.T劇團藝術總監。2004年以出道作《假面匠》受邀參與沖繩藝術節後,作品《蛇戰歌》、《牛畜歌》巡演國際。擅長傳統藝術的現代轉譯,其執導的國立唱劇團作品唱劇《正年》創劇團61年來首演三日售罄紀錄。其為神經多樣性兒童創作的《咚,咚,咚》受邀參與世界ASSITEJ古巴大會。活躍於青少年劇場、傳統藝術、現代舞、歌劇及現代音樂領域,2019年任京畿道學校藝術創造中心開幕藝術教育總監,與菲律賓、丹麥等國開展體驗式藝術教育合作。
當代韓國劇場中的無障礙劇場 講者
金美嬉
韓國藝術綜合大學教授,戲劇評論家、戲劇構作。《韓國劇場學報》主編,亞太戲劇院校聯盟副主席。曾任韓國藝術英才教育研究院(KNIGA)院長,獲高麗大學英國語言及文學博士學位、耶魯大學戲劇學院戲劇批評與構作藝術碩士學位。
金美圝
劇場導演,作品聚焦當代社會身份認同、文化與感知邊界。創作橫跨紀錄劇場、青少年劇場、盤索里與木偶劇等形式,在《喜歡你》、《英智》、《這可能是失敗的故事》等作品中融合個人敘事與社會語境,探索舞台上的身份表達。近年作品《這可能是失敗的故事》(原《進入未知》)與《馬克白》聚焦韓語與韓國手語(KSL)的跨文化相遇,透過聾人演員與聽人演員的同台演繹,開拓劇場表達的多元可能性。其創作不提供確定答案,而是邀請觀眾參與解讀與再想像,拓展劇場的認知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