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德拉的死——評香港藝術節《希波呂托斯》
文︰黃婉婷 | 上載日期︰2025年3月26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藝術節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日期︰2024/03/02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這次香港藝術節邀請了希臘國家劇院、雅典藝術節與利高福斯製作在演藝學院歌劇院搬演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之一——歐里庇得斯的《希波呂托斯》。這個故事經典之餘對後世劇場的影響力亦極大。最著名的有羅馬作家塞內卡《費德拉》、17世紀法國作家拉辛《費德爾》、還有近代英國作家莎拉.肯恩的《菲爾德的愛》。

 

愛神阿芙羅黛蒂因為希波呂托斯堅決不墮入愛河而感到受冒犯,繼而決定令他的繼母菲德拉愛上他,並導致後來接連的悲劇上演。如同希臘悲劇的傳統,本劇呈現人對神的對抗,亦即是命運和人的競賽。

 

有趣的是同樣的故事在上述提及那些著名的劇作家筆下不只把劇名改成了女角菲德拉的名字,更逐漸的把愛神這個角色完全抹去。我想這個就是為什麼在這個年代我們仍要看希臘團隊搬演歐里庇得斯原劇作《希波呂托斯》的原因。

 

飾演愛神阿芙羅黛蒂的女演員服化打扮活像電影《誘心人》中的Alice,一頭鮮艷短髮配以性感短裙。在劇的一開始就表現對希波呂托斯的不滿和她的懲罰計劃。觀眾漸漸的才留意到原來她拿着攝影機出場,一直都在舞台上那個傾斜的螢幕中實時放映。於是阿芙羅黛蒂成為全劇的攝影師。觀眾在看着她的計劃慢慢在凡人中發展時,亦同時看到她的第一視覺。她時而把攝影機拍着自己光裸的雙腿行走,時而拍着自己伸出手像是在掌控正在對話的人。在菲德拉傷心時,更會把鏡頭特寫她的雙眼,宛如電影般捕捉演員細膩的情感,想更殘酷地展現時更會開上補光燈直射演員眼眸深處。更有趣的是,阿芙羅黛蒂數次走進投影屏幕掩蓋的舞台後方,屏幕上則也許是插播了錄像,呈現出那些不在舞台上發生,卻猶如在神界發生的片段。不得不說這個演出的錄像作品與舞台關連實在是值得讚嘆的別出心裁。舞台上的影像終於不是多餘,亦不只是襯托,而是一種令整體演出更出色的點綴,猶如一個最佳配角的存在。

 

愛神的戲份貫穿全場,觀眾不可能忽視她操縱的影響力。相對之下希波呂托斯、菲德拉、與希波呂托斯的父王忒修斯確實就只像一個被操縱的木偶。菲特拉一上場就已經呈現深陷愛情痛苦的情感;希波呂托斯就是一個純潔的處子,面對一切災難發生都堅持原本厭女的個性;忒修斯在愛神的計劃下無法控制自我地衝動作出使自己後悔的決定——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詛咒自己的兒子。與此對比之下,阿芙羅黛蒂確實就是掌控人類命運的神,讓我們差點也忘記這個神的背後還有一個創造神的劇作家。人類在此之下無論如何掙扎也相當無力抵抗悲劇命運。相信這也就是希臘團隊搬演希臘悲劇的原意,尊重着當時歐里庇得斯想表現的神(即命運)與人類意志的角力。而非到後來像現代劇作家莎拉.肯恩呈現的情慾、性慾、人類對自我意識十分着重的時代主題。

儘管說着公元前主題的故事,現代的希臘團隊仍是有着很當代的美學搬演手法,可以在歐里庇得斯的文字之外,創造另一層意象。像是最初希波呂托斯出場時,為表達他對貞潔的代表——月神阿提蜜絲的崇拜,他對着已枯萎的樹幹張開口,慢慢吐出一朵花,然後奉上那枝幹上。那棵完全禿掉的樹上奇特的一朵花就這樣縱貫全場。這場戲的影像鏡頭正面對着希波呂托斯,花朵猶如在他的口中綻放。無論導演想表達的是何種象徵,希波呂托斯堅實的年輕酮體,加上美麗的容顏,在花朵綻放之時他純潔處子的形象已用一種震撼的形式深植觀眾的心中。

 

除此之外,導演亦創造了一個美麗與震撼人心的「菲德拉的死」。女歌隊們在舞台中央跳着群舞,上半身的每個傾前與往後都活像一個被吊死的意象,現場音樂亦是非常激動、活躍、澎湃。影像的放映則是在一旁草叢中愛神和菲德拉張開口激烈的擁吻。緊接着在觀眾眼前的就是愛神把菲德拉掉進河水中。而河水中菲德拉散開的長髮、蒼白的面容、素色的絲質長裙⋯⋯那畫面驚人地與眾所周知的奧菲莉亞油畫相似。縱使兩個都是愛情失意的女子,菲德拉卻有着由歐里庇得斯筆下一貫的女子的堅強。雖不像米蒂亞般親手殺子,菲德拉卻捏造遺書指控繼子的強暴,以作復仇。這一場是情節上的重要轉折,卻已是呈現上的高潮了。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兩位主角的死都很直面的呈現在舞台。菲德拉的死雖不至血腥,卻用了群戲、愛神的鏡頭視角、以及舞台上演員浸在水中整整三個不同的角度間接以及直接地去呈現一個角色的死亡。此後希波呂托斯的死則是他血淋淋的軀體被使者從台右抬出在台上圍繞一圈又拋到水澗旁去。導演像是刻意地把角色的死亡真實地表現在觀眾眼前。這個和古希臘本來的傳統是有些分別的,因為古希臘戲劇從來不會把殺戮過程放在舞台上,多只是以使者口說出過程。而是次演出中愛神親手把菲德拉拋在河水中,這是全部人都有目共睹的。希波呂托斯的死法大概過於驚奇複雜,難以在舞台上呈現,然而他的血淋淋的化妝卻是無比擬真。這也是現代歐洲劇場在詮釋經典劇作時大膽不拘泥於傳統的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

 

希臘國家劇院和雅典藝術節的《希波呂托斯》本來是在希臘的古代劇場亦即是一個戶外劇場上演的,如今像荒原般的舞台設計搬到香港的歌劇院室內進行,雖然觀眾在離場後亦能收穫滿滿,得到了一場有希臘傳統戲劇文化墊底,不只是著重禁忌的戀愛,更著筆於命運與自由意志的對抗,以歐洲現代劇場導與演的觀看體驗。卻不得不想像若在希臘的戶外傳統環型劇場上看會是多麼的另一番更好的觀演享受。然而這個的確不只是人類意志可以控制的,且看命運的安排吧!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台北讀戲,香港做戲。表演為主,教、編、導、評為輔。多看戲,於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