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接近日出前一刻》的失焦
文︰陳洛零 | 上載日期︰2024年1月26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日出前劇場
地點︰大埔藝術中心504室
日期︰13/1/2024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接近日出前一刻》是新成立劇團「日出前劇場」的首個製作。據導演嚴頴欣在演後分享,此演出為編作劇場,没有編劇,故事取材於演員或身邊朋友的經歷,由團隊成員共同創作而成。既然創作模式為編作劇場,概念先行,文本為次,以討論傳統戲劇的模式探討此劇的優劣未免不公。但即使劇團以演員本身的投入為創作核心,但以效果而言卻有「失焦」的情況——没有焦點或者焦點模糊不清。

 

首先,此劇的敘述失焦,結構鬆散,欠缺明顯的脈絡。雖然能理解編作劇場未必有編劇,敘事結構不一定很緊密,但欠缺明顯的焦點,還是會造成理解的困難。此劇没有一條明顯的主線,很難用幾句說話概括全劇的內容。它是幾個故事分拆再組合而成,是零碎片段的重現,甚至是一種狀態描述,欠缺情節發展。例如演出一開始講述一個為家庭餐廳工作的外賣員爭分奪秒,但因倒翻外賣而被母親「炒魷」,母親鼓勵他去尋找想做的事。故事看似有人物、有情節,觀眾也期待這位外賣員的下場。但劇情没有循此線發展開去,而是母親搖身一變成為一妙齡少女,與一男子談情再瞬間被分手。這個發展未免顯得突兀,也無法推斷此女子是否前述母親的「少女時代」。而再往後談情的男子又變為賴床不願上班的白領,因在客戶面前表現不好而感到沮喪。同樣依靠僅有的線索,很難推斷此男子和前述男子是否在劇情上同為一人。全劇以幾個故事剪裁組合而成,當然創作者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但又有否將足夠的線索呈現舞台,令觀看者可以作出合理的推論?

 

此外,某些衝突場景的確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兒子責備母親為騙子、女子在幕後喘息叫喊等,但缺乏前因後果,觀眾不易理解角色處境及其行為動機。雖然劇作為集體創作,各創作者或想透過不同片段傳達一個或多個概念,但若能聚焦一個故事、一個人物,甚或用一個場景理順這數個故事的關係和邏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概念會較容易被理解。

 

《接近日出前一刻》的失焦不只在劇情上,演員一人分飾多角,也令演出失焦,角色模糊。此劇只有一個女演員黃瑤,她身兼外賣員的母親、三個相似告白及分手場景的女朋友、一個小孩的母親(不確定小孩和外賣員是否同為一人)、白領的女朋友、一個生病的女朋友(不確定是否和告白場景的女性為同一人)等。黃瑤在告白的場景演女朋友演得「入肉」,亦有令人心跳加速的感覺,但當同一個演員演得太多角色時,每個角色的辨識度就會下降。更莫說要年輕演員演出較年長的角色,本身已有難度,加上没有足夠情節豐富人物,角色本身說服力都不夠,演出就更模糊。令人較為可惜的是董朗生飾演的兒子,他飾演外賣員為母親送外賣一段立體生動,表現角色渾渾噩噩但頗重情義;中段飾演孩童責備母親,雖然扮低齡但不失說服力。到末段以兒子身份獨誦一段往事,可以看到演員的真情流露,眼泛淚光,但問題是欠缺對角色的鋪墊,令人不禁疑問他悲傷的原因、他角色何以如此纖細敏感。演員演到悲傷的情緒,但此悲傷難感染觀眾。其他角色的描繪也大多零碎片面,難引起太大共鳴。此劇演員有很大潛質,應該可以將一個角色演得有層次、複雜和深刻,但若角色本身形象薄弱,感染力就會大打折扣。

 

雖言此劇「失焦」,但「失焦」不一定是負面的,場景設計的「去中心化」,是此劇的一大優點。《接近日出前一刻》的演出在一個小的房間,可容納三數十名觀眾。演出場地雖小,但佈景燈光簡潔直接,有效地傳遞出氣氛;中央的掛牆鐘,將「時間」這個演出概念以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更重要的是此劇有效地利用環境,不劃定某區域作為舞台,而是利用優勢,將觀眾位置融入表演區域。例如有一幕生病的女角走到窗邊眺望遠方,而恰好便可以真實地利用觀眾位置旁邊的窗,令觀眾近距離看著女角憑窗遠望,感受她的悲愁。又例如有一幕男角沖咖啡,咖啡香氣充滿全場,也可以營造更立體的觀劇體驗。此外,個別場景同一時間有兩件事發生,一邊是孩童和母親對話,而另一邊有一成年人在準備三文治及沖咖啡,劇情没有交代兩件事是否發生在同一時空。這種設置表面上是模糊了表演的焦點,但實際上卻巧妙地暗示劇情的多種可能性——以共時來看,暗示成年人對母子的冷漠、視而不見;以異時來看,可能是成年人在準備三文治、沖咖啡時回憶起與母親相處的往事。在表演場地同時呈現多段劇情,可以是一個敘事陌生化的過程,減少直接的呈現,透過迂迴的方式令觀眾感受劇情,引起思考,讓觀賞體驗更為豐富深刻。

 

新劇團名為「日出前劇場」,「日出前」既是一個狀態,也可以是一個邁向日出的過程。「日出前劇場」的首個製作或許有太多東西想表達,以致未能聚焦主題,表達稍為零碎,也影響演出的感染力。但《接近日出前一刻》只是一個新劇團的開始,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探索是邁向成熟製作的必要過程。没有日出前的等待,那會感受到日出的美好?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戲劇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