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
長生殿——對於美的忠誠守護
藝PO人︰曾寶妍  |  2012年8月10日

從宣傳短片的講話,場刊的內容,劇目挑選,正式表演,以至謝幕的形式,整個製作都在呈現一個主題——「傳承」。


崑曲興盛於明清,於清末逐漸衰落。自民國時期「傳字輩」開始,至「繼」、「承」、「弘」、「揚」四代演員,他們都肩負起名字賦予的責任,把先祖遺留下來的精粹薪火相傳。經過時光洗練,崑曲所盛載的遠不只藝術本身,而是整個民族文化的美學精神。對於這種美的守護,文人確也付出不少。早年白先勇先生跟江蘇省蘇州崑劇院聯手製作青春版《牡丹亭》,並大力推廣到世界各地,成功吹起了一陣風潮。這回他們再度攜手合作,為第三屆「中國戲曲節」帶來經典劇目:《南西廂》、《長生殿》、折子戲《吟風閣.罷宴》、《千里送京娘》、《風箏誤.驚醜》、《爛柯山.逼休》和《獅吼記.跪池》。


《長生殿》全本五十齣,是次沈豐英跟周雪峰合演的版本只有其中的〈定情〉、〈絮閣〉、〈驚變〉、〈埋玉〉、〈冥追〉和〈迎像哭像〉。如此剪裁,把表演時間壓縮為兩小時四十五分鐘,雖然迎合了普遍觀眾的「速食」習慣,讓新接觸崑曲的觀眾易於投入,然而,這對故事的整體性無疑有所損害——別說安祿山跟楊國忠的情節被大幅削去,《長生殿》因此減薄為簡單的愛情故事,而就算只道愛情,鋪墊也略顯不足。開始結束,匆匆忙忙。舞台佈置以簡約為旨,主要用燈光營造氣氛,〈埋玉〉一場的紅光效果不俗,但其中幾場用雲朵作為背景,頗為奇怪。音樂方面,首推〈埋玉〉末段,空靈之感婉轉幽美。服裝設計不算突出,但覺雅致,貴氣泱然。至於表演,主角二人均有良好的嗓子。沈豐英柔中帶剛,媚態中不失貴妃霸氣,眼神靈動有情;周雪峰聲音寬亮,音色耐聽,才子風流足矣,可帝王氣度未盡。當然,他們跟蔡正仁和張靜嫻的功力遠不能比,但如此比較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們所努力的是「傳承」。沒有一個劇能夠全無瑕疵,年青演員縱有不足之處,但他們需要表演機會來磨練提升。新一代演員要接過前輩的棒,必須經過長時間的雕琢苦練,不可能一步到位。為了是次表演,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安排每位演員拜師學藝,用最傳統踏實的方法傳習絕活,這當中的過程實比結果重要。合眾人的忠誠守護,崑曲之美才得以保留,在時代中閃耀光輝。


崑曲的「傳承」工作不是單向的。演員不遺餘力,付出汗水心神,師徒相授,開闊藝術的高度和境界;文人力挽狂瀾,揮毫宣傳推廣,牽繫各方名士,發展推動學術。那麼,觀眾呢?觀眾的責任是甚麼?一台大戲如何精彩絕倫,而全無知音,不過落入孤芳自賞,絕對流傳不下去。環視觀席上,年紀較大的人士佔多數,這反映出甚麼問題呢?年青一輩把戲曲拒諸門外,如同拒絕文學,因為悶,因為覺得跟現實生活距離太遠。這距離到底有多遠呢?故事敘述的明明是人生,是歷史,是情性。演員舉手投足,唱舞科白,均是美的凝定,跨越了時間和空間。我只能說:「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第一步的接觸非常重要,這是教育的責任了。有說崑曲過於高雅,難以理解,但提升個人素質和審美水平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嗎?願崑曲香火連綿,台上台下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