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劇本》劇本分析及台詞演繹工作坊 第二期 | |
日期 | 2014 / 5 / 8 , 15 , 22 , 29 , 6 / 5 | 7:30 - 9:30 pm |
場地 | 胡胡溫習室 (新界葵芳葵豐街25﹣31號華業工業大廈A座6樓F室) |
票價 | HK$ 800, 700* |
場數 | 5 |
內容簡介 | 舞台劇本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不熟悉舞台的讀者往往難以投入劇本的情境,無法通過文字享受劇作者筆下天馬行空的舞台大世界。本課程旨在向學員簡介戲劇文本的獨特之處,第一期以《故園幽夢》及《求證》兩個當代寫實作品為例,帶出賞析劇本及演繹台詞的基本技巧,學員反應熱烈。第二期將引介兩個非寫實文本經典,分別是羅卡的象徵主義劇本《血婚》及魏德金德的表現主義典範《青春的覺醒》,探討非寫實主義作品的特色。 無論是創作人、教師或純粹是觀眾,只要您希望更深入認識戲劇的繽紛世界,提高閱讀劇本的樂趣,都觀迎您來參與。 劇本分析文本: 1. 《血婚》(Frederico Garcia Lorca’s Blood Wedding) 羅卡是當代西班牙最受推崇的詩人及劇作家,《血婚》於1933年首次上演便引起轟動,首演當晚,由於觀眾熱情的反應,羅卡甚至要在第二幕第一場完結時,親自上台接受觀眾的掌聲。 《血婚》靈感源於真實新聞,一名新婚在即的新娘竟與敵對家族的男子遠走高飛,羅卡借此探討他一向關注的情欲、壓抑、儀式等議題。《血婚》開頭彷似一般寫實不過的劇本,可是一直發展下去,越來越風格化,甚至月亮、死神也會現身,語言也越趨詩化。本期工作坊探討非寫實劇本的語言運用,《血婚》作為象徵主義戲劇代表,便最適合作研習對象。 2.《青春的覺醒》(Frank Wedekind’s Spring Awakening) 魏德金德是德國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重要的劇作家,二十世紀巨擘布萊希特也承認受他啟蒙。魏德金德父親想他學習法律,可是魏氏醉心寫作,曾經憤而脫離家庭獨自謀生。當時德國學校極端嚴苛,性觀念保守壓抑,學生自殺風氣盛行,魏氏基對高壓的父權社會早有不滿,因此寫下《青春的覺醒》,痛批學校教育的冷血無情。 《青春的覺醒》環繞兩男一女學生,還有身邊一眾同學,這些青春少艾芳華正茂,原本有美好人生等待開展,可是遇上冷酷殘苛的成人世界,結果落得悲慘下場。劇本刻意以風格化的語言突出成人的冷酷世界,被譽為表現主義戲劇的經典,作為研習非寫實主義劇作,是最理想例子。 |
主辦 | |
演出/製作 | |
導師 | |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