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號 演藝工會的為何與何為    文章類別
【藝評空間】
《轟隆》──一種停滯 一種重複 一種保護以及進步
文:蔡梓逸

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里──iPhone 5推出了不久,iPhone 6又面世了;一時掀起了搶購熱,港人無不上蘋果官網,你爭我奪地買幾部回來,自用者鮮少,但炒賣者奇多。這部小小的機器一個月之間就被炒到過一萬元,不免令人慨嘆香港炒賣風氣甚盛。無可否認,科技帶來極大好處,試想想,就是這部細小的平板,就可以拍照、聽歌、看電影、留意時事……功能極多,誠如一位朋友所說︰「一機在手,天下我有。」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科技是廿一世紀的「貂嬋」,離間家人,甚至朋友的關係。平日只要細心留意周圍,不難發現小孩子因為智能電話被家人沒收而大發脾氣,一家人喝茶,以前原本樂也融融,談天說地,現在卻紛紛成了「低頭族」,和諧的氣氛不再,有的就只是令人尷尬的死寂。資本社會給人富足,給人自由以及民主,可是現在卻變成了一個藉口,一個讓人投機取巧的藉口。人為了金錢而賣命,成了金幣的奴隸,在中國,假貨隨處可見,甚至商人為求謀利,罔顧他人生死……近日,編劇黃曉筠的作品《轟隆》於上環文娛中心上演,質問︰這是革命?還是進步?我們現在所踏上的路,又是否正確?
 
 
故事講述生活在舊樓的陳家,各人一直停留在自己的時代,不願出來,一直在原地打轉。直到地產經紀表弟的到訪,這家人開始變了,大兒子開始接觸科技,小女兒繼續購物,繼續買新衫,以圖年輕表弟的青睞。年邁的父親繼續停留在等火車的年代,最後得了腦退化,人也開始變得痴呆起來。反觀母親,儘管她一言不發,但卻想好好的維繫整個家,作者透過兩部舊電器,敍述一個疏離的家的故事……
 

一種停滯 一種毀滅以及重生

 
初看標題《轟隆》,我一開始並未理解,到底《轟隆》這標題的意義何在?與一個支離破碎的家的關係在哪?及後,當旁白提及陳父──他的心思都停留在那架接士兵去打仗的火車之時,我心裡就有個底,也許《轟隆》這一標題所指的就是一場等待,更準確來說,那是一種停滯。轟隆是一種聲音的象徵,是火車行駛的聲音,那正正暗喻了陳父一直心繫那架火車,一直都希望回到那時,去打仗,去作戰。這層意思更可延伸至其餘各人──大兒子停留在以前當廠長的時候,當金融風暴來襲,他破產,之後生活潦倒,變得自暴自棄。小女兒就留在往昔自己還年輕的時候,當自己還美麗,去與別人談戀愛的時候。因此,她一直買新衫,打扮甚至去引誘表弟,絕不承認自己老了,不如往昔漂亮。至於母親,她就停留在陳父為慶祝兒子當廠長而買了一部彩色電視的時候,她渴望一家人能再有時間,一齊看電視,回復那美好的時光。由此看來,似乎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籠內,各人都囿於過去,無法來到現代。
 
後來再想,這劇目的意義並非如此片面,可以繼續延伸。轟隆並不只是火車的聲音,拆樓的聲音也可以很「轟隆」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舊的、不合時宜的東西會逐漸被淘汰,換來的是嶄新的東西,舊樓也不例外。據客人所說︰「這裡很快會被納入重建區域。」很快,他們的家就會被拆卸,他們的家很快就要被時代的洪流所消弭,正如他們的家庭關係,因為科技、因為金錢,大兒子對電腦的時間比對家人多,小女兒沉溺於買新衫、玩iPhone,家人的關係被破壞,慢慢疏遠,再沒有交流。
 

一種輪迴 一種重複以及西西弗斯

 
在戲初的時候,吊扇男一直在數數字,一開始這些數字令人費解。但及後漸漸變得明朗──那是他在天花板旋轉的圈數。正如編劇所說︰「冠冕堂皇的成功背後,其實是一段西西弗斯的悲劇。」在希臘神話裡,傳說西西弗斯激怒天神,被罰每天推巨石上山,而當巨石到達山頂之後,又會滾回山下,因此,西西弗斯必需永無止境地重複下去。吊扇不正正和這個神話不謀而合嗎?吊扇不停地轉圈,就像西西弗斯。其實吊扇恰恰就是這家人的象徵物,他們各自各,就如我之前所提及,他們困在過去裡,日復日、年復年地生活在昔日光輝的生活內,從來沒有走出自己的囹圄之中,就似西西弗斯,永無止境地推石。
 
Left
Right

一種愛 一種犧牲以及保護

 
也許這套戲劇給人感覺沉重,皆因故事講述一個關係疏遠的家庭,以及一班沒有生活地生存著,有點行屍走肉的人。但他們的對話,乃至他們的行為卻矛盾地凸顯出一種愛,一種含蓄而又婉轉的愛。也許你會反駁︰「如果他們是愛對方的話,那他們的關係也不會疏遠吧?」但正正就是因為他們愛對方,所以才會疏遠。矛盾?不,不矛盾。因為他們愛的方式不同。陳父愛這個家,因為妻子一直支持著他,在他等不到火車,拖著飢渴的身體之時,還未成為他妻子的她則偷偷地提供了幾杯茶,少少食物,他深受感動。這個家也許成為了他的心靈支柱,正正就是因為這種愛,他要保護,但那個時代,當然不是要努力掙錢養家,而是要打仗。那時戰爭不斷,要保衛所愛的人,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打仗,要鏟除敵人,才可以保護家人。因此,他在等那架火車,因為那架火車,是他去保衛家庭的唯一途徑。
 
大兒子在當廠長的時候,或許認為只要有金錢就可以幫到這個家,只要有金錢,就可以保整頭家溫飽。奈何,一場金融風暴,毀滅了這個想法。他知道金錢會毀滅他的家人,慢慢地,他開始鼓吹毛澤東以往所提倡的社會主義,甚至追求馬克斯的共產主義。因為在共產的國度,已經沒有金錢,人人都平等,沒有政府,大家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把社會變得共產,才可以保護家庭。所以他要投訴,要抗爭,要毀滅這個資本世界,建立一個幸福快樂的共產社會。
 
女兒沒有哥哥這樣理想,她知道如果想要有好生活,必須要嫁金龜婿。只要有金錢,有物質的支援就可以令到家人生活得快樂。就因為如此,她第一任男友,就是當地產的,因為地產有財有勢,一定可以讓她有個美好生活;而她現在所引誘的表弟,也是當地產的。這樣的保護方法,就和以往哥哥的一樣。反觀母親,沒有丈夫及兒子的志向,也無法嫁個有錢人,她唯一令保護這個家的方法,就是去好好愛惜家人,打理他們的生活。或者,這個保護的方式,才是最踏實,最可貴的。
 

一種革命 一種進步以及重生

 
甚麼是革命?可能人人有不同見解。但對我而言,革命是一種毀滅與重生的過程,把過去通通砸爛,然後建立新的東西,而這種東西,是徹頭徹尾有別於以往的。辛亥革命之所以是革命,因為它改變了毀滅了帝制,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不是革命,是因為它只有破壞而沒有建設。因此,這套劇沒有革命,因為劇中的人物的處境沒有改變,還是住在唐樓,他們的性格還是一如以往。那這劇有否進化,答案也是沒有。進化是一場成功革命的結果,劇中沒有革命,又何來進化?不過,《轟隆》卻象徵著進步。進步,是一點點的小變化,自從陳母去世後,家庭反倒諷刺地變得美好,有點像《變形記》,男主角死後,他的家人生活才變得美好。兩兄妹有進步,就是他們不再停留在過去中,而是開始去掙扎,去突破;他們不再你爭我吵,而是合力承擔起這個家。英文劇名改得好──The Sound of Evolution,皆因進步就是進化的先聲。
 
《轟隆》
演出團體:香港話劇團
評論場次:2014年12月12日,下午8時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作者簡介:「新戲匠」劇評培訓計劃學員。
 
攝影:Cheung Chi Wai @ Hiro Graph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