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號 不(只)是監製    文章類別
【演藝人誌】
「港樂」之不存在的部門
文:洪思行

這裡是文化中心後台四樓,耳邊傳來陣陣音樂,準是「香港管弦樂團」(港樂)的樂師不知在哪裡練習。我們一直從走廊走過去,只見兩側分別放滿大型黑箱以及白色低音大提琴琴箱,令通道變得不太寬敞。就在通道盡頭前不遠處,有一道啡色的門,負責引領我們的「港樂」傳媒關係經理李碧琪(Becky Lee)敲門問我們可否進入。「可以呀。」一把女聲回答,然後門開了,「對不起,這裡比較凌亂。」高挑的何思敏(Betty Ho)有禮貌地請我們入內。
 
 
Betty是「港樂」的樂譜管理(librarian),這裡是她辦公的地方,也就是「港樂」的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大致呈三角形,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可前後移動的儲物架,架上放滿一袋又一袋脹脹的公文袋,連儲物架的頂部也堆滿公文袋。圖書館的中央放了一張圓桌,桌上桌下同樣都是公文袋。在門的右邊有兩張寬闊的辦公桌,再遠些放了幾個儲物櫃。
 

一個「不存在」的存在

 
這個圖書館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不存在」的存在,即使是資深樂迷,都未必知道「港樂」有這樣的一個圖書館,甚至連Becky在帶路的途中也表示自己未曾來過這裡。雖然把這個圖書館說得那麼神秘,但這裡沒有教人使用「去去武器走」的魔法書,事實上這裡沒有任何藏書,只有樂譜、樂譜和更多的樂譜,就放在那些脹脹的公文袋中,給「港樂」的樂師們用樂器施放令人如痴如醉的魔法。
 
那麼負責管理這個不存在的部門的Betty的工作究竟是甚麼?「其實所有有關樂譜的事項都是由我負責。包括指揮的總譜──若他自己沒有所需的版本,我就要找給他;樂團每個音樂會所需的樂譜都是由我提供。如果樂團是給人伴奏,即使樂譜由對方提供,我都要負責處理。」Betty亦要處理版權的問題:「除了伊館和紅館,在政府場地表演的表演版權(performance right)已經由場地為我們繳付。但一些樂曲,如果作曲家去世不足五十年,我們便要去世界各地租譜。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做法,例如澳洲是有一個中介(agent)幫樂團租譜。在香港的話,我會直接聯絡出版商。通常我會要求他們早點把樂譜寄過來,因為樂師都想早些取到樂譜。譬如七月中的音樂會,我們希望兩個月前就得到譜。」租譜看似簡單,但當中還涉及版本的問題,畢竟一首樂曲本身可以有幾個版本(作曲家自己修改、被其他人重新改編),不同出版社的版本又有所不同,若租錯了版本難免有很多「手尾」。
 
檢查版本要與客席指揮或藝術總監溝通,而租譜由於涉及預算,Betty也要跟財政部溝通。「我在這裡工作初期他們都會詢問我,但不知道是否因為我們近年變得『雄厚』,他們開始不再詢問,不過通常都是在預算之內。」
 
此外,Betty也要負責更改在樂譜上的記號(marking),特別是弦樂組,很多時候指揮都會按自己的意思,更改樂譜上原有的marking,例如上弓、落弓、音樂的造句、聲量的轉變等,Betty便要抄下這些新marking給弦樂手。由於抄譜是一個非常費時的工作,Betty會找些同事幫忙。除了抄譜,把樂譜還原都是Betty的工作之一,她要將所有marking擦去,確保樂譜不會「花哩花碌」,讓下一個使用者看得清楚。有時候,看著樂師的marking,竟會意外成為Betty的工作樂趣。「有時我會發現樂師在樂譜上畫公仔、改標題(title),可能他們練習得感到沉悶吧。即使是從外地租過來的譜,都有這個情況。」「雖然有時租譜時簽了合約,說明我方要確保樂譜是乾乾淨淨,但通常樂譜來的時候已經寫了東西,所以我也沒有擦掉。不過我也曾因此被罰,因為那一份是新譜,我真的沒時間去清理。」
 
彌足珍貴的手抄譜
 
一些細微的工作,如將樂譜用膠紙貼成一份,方便樂師翻譜,都是由Betty負責。「現在有影印機,能減輕到工作量。但用膠紙時,也要注意不可用帶酸性的膠紙,否則它會變黃。所以即使是貴了些,我也要用無酸性膠紙。」想不到連用膠紙也大有學問。
 

入得來就走不到

 
雖然是一名librarian,這個工作不需要修讀相關課程。「擔當這個職位的人當然要認識音樂,而且要細心,因為抄譜時稍一不慎便會抄錯。反而圖書館的管理系統對我們而言是太複雜,現在我們都只不過是用Excel軟件入資料,按樂種、作曲家分類,這是上一手的同事制定的。」
 
加入「港樂」前,Betty是修讀作曲的。自言已經把所學的「還」了給老師的Betty,原來甫一畢業便加入「港樂」當助理樂譜管理(assistant librarian)。「其實當年我只是『貪得意』應徵,對這個職位,甚至連樂團的運作都毫無認識,我只是想找一份跟音樂有關的工作。」怎料當年一次「貪得意」,令Betty入得來就走不到,一做便做了超過十年。當了librarian那麼長的時間,Betty坦言這份工作最難熬的部分就是沉悶。「真是超悶,對音符多過見人,有時連我都『頂唔順』,要開收音機解悶。而且有時抄完譜後又有更改,那一刻會覺得很灰,好像自己所做的是沒有意思。」收譜也是一個麻煩──為了演出順暢,Betty固然希望可以儘早收到譜,令她可以早些抄譜,但實際情況多是有遲無早,使Betty和她的幫手只能在更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工作。
 
有苦當然亦有樂,這份工除了讓她可以在暑假休息,一班相處融洽的同事也是快樂的泉源。「整個團隊很有默契,不會見對方有需要都不幫忙,大家會自動幫手,而且傾談時都十分開心,大家的關係很close(密切)。」這是使Betty留下的原因。
 
相比之下,她和樂師的關係不如同事般親密。「除了一些資深樂師,我始終覺得出於工作關係,跟其他樂師的關係確實不能如同事那麼close,我也不太能夠解釋為甚麼會是這樣。」話雖如此,Betty仍像「港樂」其他同事,盡力滿足樂師的要求,不論是找她給手機充電、到圖書館上網、找遺失的銀包、醫頭痛……
 
至於指揮,Betty表示能夠與特別出名的指揮合作,令她感到榮幸。她亦很欣賞對樂譜要求高的指揮:「就是那些要經常更新樂譜版本的指揮,反映他們對樂譜的重視。」而她發覺指揮用的總譜不一定是畫滿記號,好像所有東西都能夠記在腦中。不過不是所有指揮都會善待樂譜。「我曾遇過一名指揮,當他把樂譜交回來時,我發現那份譜簡直是被蹂躪過似的,不但被摺角,譜上的記號都畫得很深,我真的不想碰那份譜。」
 
問Betty在職期間令她印象深刻的事件,她說是臨近正式演出前,樂師遺失了樂譜。「那份樂譜是租來的,而且是新派作品,我真是神仙難救。最後我只好拿著總譜上台,幫那位樂師翻譜,這是最不想見的情況。」另外一件令Betty難忘的事情,也是一件不願發生的事,這就是「港樂」的人事經理楊劍騰於去年猝死。「那天我們還一起吃午飯,怎料到他就這樣突然離開,我們已經共事多年,只可以說人生無常。」(詳情見:港樂昨取消演出 悼人事經理楊劍騰猝逝
 

從實體樂譜到電子樂譜

 
面對日漸電子化的世代,音樂亦無可避免要面對這個變化。例如在2006年成立的網上圖書館──國際音樂樂譜圖書館(International Music Score Library Project,簡稱IMSLP),早已成為所有音樂人的恩物:它的宗旨是「創建一座網絡上的音樂圖書館,包含所有公共領域的樂譜,以及願意無償與世界分享其作品的作曲家的樂譜。」供人免費下載或上載樂譜。作為處理實體樂譜的librarian,對於IMSLP,Betty亦要用「好Like」來形容。「它已經救過我好多次。」Betty滿懷感激地說。
 
從電子樂譜引申出來的另一種變化,就是用平版電腦全面取代傳統樂譜。事實上,Brussels Philharmonic(布魯塞爾愛樂)在2012年與Samsung合作,樂師用Galaxy Note 10.1代替樂譜奏樂(Brussels Philharmonic Rewrites Music History with GALAXY Note 10.1)。透過平版電腦,指揮寫下的記號可傳給樂師用的電腦,省卻費時的抄譜過程,既方便又快捷。雖然這是噱頭多於實際,Brussels Philharmonic 之後還是用傳統樂譜演奏(畢竟這個演奏模式有幾百年的歷史,不可能一時三刻便改變到),Betty仍很期待這個趨勢:「早在幾年前已希望有這一天的出現,為我省下不少功夫,不過那時候可能便不再需要我了。」
 
對於librarian這份工作,Betty已經開始擔心自己年紀漸大,會沒有力氣搬樂譜:「把樂譜搬上和搬落舞台其實要花很大氣力,把樂譜寄出亦是,移動那些儲物架更是不在話下。」Betty也覺得自己可以把這份工作做得更好。說著Betty便從儲物櫃拿出一個黑色文件夾(folder)。這個可對摺,正面印有「港樂」的新標誌的folder,原來是Betty有份決定製作,迄今只用了一年。「其實之前我都有參考外國樂團的folder,怎料做了這個之後,收到樂師的回應,才發現他們原來想要有袋的folder,方便他們放一支筆。」
 
關於身處的圖書館,Betty憂慮它的空間愈見不足。「這裡存有過千份譜,其實旁邊還有另一個房間讓我擺放樂譜,但那裡都開始沒有空間了。雖然有一些樂曲明知是不會再奏,但有時候我覺得那些樂譜十分珍貴,不捨得丟掉。我也期望『西九』的完成,但恐怕我會『等唔切』。」我們遂要求她拿出一份珍貴的樂譜給我們看看,她便從儲物架搬出一個文件盒來,盒中是Malcolm Arnold作的Hong Kong Anniversary Overture的總譜和分譜。「雖然這不是原譜,但全是手抄,我不忍就這樣丟掉。」(這曲是「港樂」在1968年,還未職業化時向作曲家委約創作,「港樂」在2013年也曾在沈洋的演唱會中演奏此曲,由蘇柏軒指揮。)
 
最後我問Betty:「你怎樣形容librarian在樂團的位置?」Betty想了一想,然後說:「其實其他人不發現我的存在就是最好,因為如果他們留意到我,即代表有問題出現了。」
 
作者簡介: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熱愛音樂與文字,遊走於琴鍵和紙筆上的黑白之間。香港無伴奏音樂組合 CM Singers 和 Zense 的成員,亦曾參與多個歌劇的演出。經常在各文字媒體發表樂評及評論。
 
攝影:Thomas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