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號 看不見的舞台-表演藝術的出版    文章類別
【編者的話】

距離上期《藝評》(Artism)出版已經一年半,當中藝術界乃至整個香港經歷過的風雨飄搖,和台上演出一樣高潮迭起。而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緊貼藝評熱話、梳理演藝文化、發表精彩評論,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適逢近年網絡媒體愈見普及,本會的藝評網站「藝PO」、戲劇資料庫「dramall」以及網上版《香港戲劇年鑑》亦逐漸發展成熟,似乎已經到了適當的時機,把《藝評》移師互聯網。

 

然而Artism Online改變的不僅是文章的載體和出版週期,更希望透過以下革新,創造出更廣闊更具深度的藝評空間:在內容上,我們新增了「演藝人誌」,邀請創作人現身說法,分享創作經驗乃至個人心路歷程;「演藝點選」讓專業藝評人嚴選評分,令大家不致錯失即將上演的精彩節目;「藝評沙龍」匯集多位藝評人即場討論單一演出,以影片記錄激辯連場,令藝評不再限制於白紙黑字之間。在形式上,Artism Online將定為每三個月一期,而且更強調圖像、影片與文字的互動關係,同時邀請了著名劇場攝影師張志偉參與「照片專欄」,進一步開拓藝評以及欣賞表演藝術的可能性。

 

本期專題「看不見的舞台——表演藝術的出版」源於今年六月,本會與「香港話劇團」、「同窗文化」及商務印書館合辦的第一屆戲劇專題書展,是次經驗讓我們遇上表演藝術書籍潛藏的讀者群、看到大眾對相關書籍的需求和要求,並再次反思出版及行銷策略。因此今期除了有本會經理陳國慧談香港表演藝術的出版狀況、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及項目發展經理潘璧雲分享《戲道》及戲劇書展的籌劃經驗,也有幸邀請了台灣、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出版界專業人士,探討表演藝術書刊的出版目的、市場和推廣策略。

 

特稿方面,為了回應《紅樓夢——夢紅樓》懷疑自我審查風波,特別刊出「藝術(不)自由:向刪禁機制說不」座談會摘錄,讓讀者更了解事件經過,並進一步反思香港的審查及藝團資助機制。「演藝人誌」訪問青年劇團「她說」,剖白年輕人投入舞台創作的困難與堅持。「劇場外望」分享倫敦有趣創新的全方位劇場體驗。「演藝點選」由專業樂評人推介《港樂四十周年復刻音樂會》。「藝評空間」的四篇藝評,包羅了荒誕好笑的戲劇《阿Q後傳》、舊曲新猷的戲曲《百年戲樓》、古典淒美的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全城關注的《紅樓夢——夢紅樓》。「藝評沙龍」則請到周澄、小西及戴遠雄分析「7A班戲劇組」搬演的哈維爾劇作《疊配文》。

 

最後,我們亦希望透過 Facebook和讀者有更多交流,藉以建立讀者、藝評人、創作人之間互相分享、彼此了解的平台:https://www.facebook.com/artism.online

 

Artism Online編輯李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