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秒.案發現場
文︰傻 A 仔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城市當代舞蹈團
演出單位︰城市當代舞蹈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7 - 19/4/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筆者於 18/4 在文化中心劇場觀看由「 CCDC 」 黃狄文及龐智筠所編的《下一秒.案發現場》。

 

上半場的《下一秒》之舞台設計

 

當我進場時就被佈景設計所吸引,文化中心劇場猶如一個黑箱子,舞台分上下樓,台右側設計了一條長階梯貫通舞台;梯級在暗黃的燈光襯托下,與舞台全黑的背景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之感;營造出高格調而冷酷的畫面。而因為這道長階梯的出現,可讓舞者更自由靈活地運用舞台的每一寸空間。

 

《下一秒》之故事安排

 

序幕由眾舞者隨著有規律的節奏下從高台緩緩而下,各舞者化身成天上的白雲,透過純舞蹈動作,以即興肢體律動去呈現出一幕幕蠻有趣的「風起雲湧、變幻莫測」的大自然景象。服裝方面,舞者均以「卡通白雲」的裝束出現,具形象立體化之餘亦特顯了雲的主線,提供了一個想像空間給觀眾,究竟雲的形態是如何 ?! 而黃狄文一身白西裝打扮,加上音樂奇葩邱立信即興現場音樂的演奏,二人在舞段之間穿梭其中,彼此起了承接的作用。編舞預留空間給陳文進的創意錄像,加插了大量的文字和許多影像的播放,與舞者「吊威也」的舉動起了相輔相成的效果,構成了一個多元化的表達空間及視覺變化的創意。

 

如何理解「一舊雲」

 

筆者較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一眾女舞者演繹優美的「雲」,肢體動作較輕巧,溫柔細緻,給予觀眾有「女子萬種溫柔」的感覺。而一眾男舞者在舞台中央的幾個 t rap doors 的群舞亦給筆者有非常大的感染力,沒想到舞者在這幾個狹小的機關裏(我想大概是一塊大街磚的尺碼 ) 進出自如;聞說舞者入台時間倉促,能在有限的排練時間下洞悉舞台的機關重重,渾灑自如的舞動起來,見其專業。

 

而楊怡孜的 turning ,加上「漩渦」的舞台效果,燈光配合恰到好處,很形象地告知觀眾「雲化雨」的變化。最後是黃狄文「被雨灑」的趣怪,保留了他一貫古靈精怪、搞笑幽默的演戲方式,在舞品上加了點生趣笑意。

 

顯然編舞作多方面的創意試點,除發揮了舞者動作的可能性和身體的自由演繹之外,更促使不同藝術媒體的 crossover ;雖然是豐富了整體故事的演繹,但作為觀眾的我卻略嫌多了一點試子,如保留多些空間、神秘感給觀眾去想像一下編舞「心中的雲」,效果可能更好。

 

下半場的《案發現場》之耐人尋味

 

開場是舞者以舞蹈動作扮演樂團演奏,開始了偵探小說作品的序幕及人物介紹。極富創新、具「與別不同」的開幕方式,筆者全新體會,十分欣賞。因為「樂隊」退場,兇案故事才正式發生,先來個「賣關子」的安排,令觀眾有追看意慾。

 

精心安排之故事陳述

 

編舞以紐約為背景的百老匯 Dick Tracy 風格的偵探故事為藍本,由一盞華麗的水晶燈徐徐而落,燈光情景配合得宜。每場場景均以「黃色號碼牌」作註解;雖然這個舞劇是沒有由上而下的故事性,但編舞擺放了許多偵探小說的經典情節,並特定某些角色 ( 如探長-陳宜今、死者-楊怡孜 ) 由頭到尾串聯起整個故事,其餘的舞者即分飾疑兇、兇器、幫兇等等;可能是故事的人物角色鮮明突出,編舞「亂中有序」的鋪排,亦使觀眾容易明白整個偵探故事,而有別於慣常的陳述故事的框框模樣,嶄新的敘述手法可給觀眾有新鮮感。

 

而最尾段探長手中的信封內的「黃色號碼牌」更是全晚的高潮所在,究竟末節是哪一場的場景?一切就留待觀眾自己去發掘啟發,編舞有心思地鋪排了「自由聯想」的伏筆,可見其執導之功力日漸成熟。

 

舞者跳舞演戲,眼前一亮

 

筆者較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一眾男舞者所跳的〈追查〉及〈確認〉,沒想到一出場所運用的殺人道具(如電鋸、士巴拿、大關刀等)正配合到當時的情節,營造出鬼馬、詼諧的感覺。而各男舞者在舞蹈中作戲,他們運用了很多趣怪浮誇的表情,彼此間眼神互傳訊息的交流,確是十分「抵死」及惹人發笑。在場觀眾看過後均「笑哈哈」起來,能做到「樂而不胡鬧」,相信編舞和舞者都花了不少努力和功夫,由此可見他們的純熟合拍和默契性。

 

編舞一貫以善用舞蹈去刻劃人物的性格,整個故事運用「探長」這角色去貫徹全劇,故事案件雖沒有主線,到了最後,觀眾可能都不會知道誰是兇手;但能夠在舞段間看著「探長」追查線索的過程,而編舞從眾角色中表達其各人細緻的情感,表達場景氣氛妥當,確是心思細密,觀察入微。筆者熱切期待下次可再看編舞的舞蹈劇場。

 

「看舞‧析舞‧論舞——舞蹈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舞蹈聯盟合辦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傻 A 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