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號 在藝術節內扶植新銳藝評:實踐與挑戰    文章類別
【劇場外望】
穿越幻象,歷經輪迴,一場獻給春天的祭禮——評楊麗萍版《春之祭》
文:鄧佳

在第二十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台上,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英國「倫敦薩德勒之井劇院」共同委約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創作的現代舞劇《春之祭》在演出宣傳階段便已引發了全球矚目。單從前期宣傳來看,作品可期待之處頗多:總編導楊麗萍、美術總監葉錦添、音樂總監何訓田、文學總監梁戈邏……藝術大咖們組成的國際化主創團隊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全球有近百餘個《春之祭》版本,楊麗萍的東方版將如何以全新的東方視角闡釋西方經典?原著的文本、結構、形態、音樂又將如何被解構?如何結構?繼民族原生態、影像大餐、全新舞蹈劇場之後,此次新作中楊氏舞蹈風格會做哪些突破與轉變?

 

 

走進劇場坐下,定睛一瞧,演出在毫無察覺中早已悄然開始。九九九個藏傳佛教「六字諫言」符號堆滿舞台;十三尊「諸佛」垂目慈眼,似端坐上方俯視眾生;一個存在於平行時空的僧侶,將「諫言」符號一個個拾入隨身簍筐,躬身大地蹣跚穿行,似播種著覺悟和希望。此時、此刻、此景,舞台上、人世間、每個人心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被放置在一個宏大交錯的時空之中,營造出亦真亦幻、亦虛亦實的多維舞蹈劇場空間。不得不說,作品開篇即讓人產生一種真實的臨在感,讓身處場域中的你我通過編導所構建的「春之祭場」進行了身心的連接,充分體現出楊麗萍一如既往的劇場形式感與舞台美學風格。

 

與其他版本相比,楊麗萍版《春之祭》仍以「祭祀」為其內核,但力求用東方智慧講述一個「生命輪迴、宇宙迴圈」的過程。編導在借鑒藏族傳統舞蹈和現代舞蹈的基礎上,深入探尋「東方祭祀」所獨特的肢體語彙,通過楊麗萍特有的「手之語」和「身之舞」在「建構出一個『為萬物謀安樂,為已身渡往生』」的東方幻象世界。

 

全劇可圈可點之處頗多,但留給筆者最深切的印象有三處;其一,富有雕塑感的佛之形態。在第一段中大祭司帶著獅子頭出場,與度母發展出一段雙人舞。舞段中兩人身體始終膠著在一起,以祭司一個人的身體重心為基礎不斷變化造型,度母則保持著四肢關節處呈折角曲,胯根和手臂呈橫向外開狀,既展現了「宇宙萬物產生」的歡喜佛赤身裸體交纏緊擁的雕塑感,又隱喻出骨肉分離卻血脈相連的兩者關係。曲折的四肢、立體多面的佛之形態、內斂緩慢的動作質感生動再現了豐富的佛之萬象,又盡顯了生命原始的張力。除此之外,還有一躍而起快速交腿倚坐於「扛佛人」肩頭表現佛的「蓮花端坐」禪定姿勢,以及通過身體上段和胯根的合體、重疊,雙腿纏繞變換出無數「雙頭四臂佛」的分身交影瞬間。如此種種,都被東方美學精神中的「虛與實」、「動與靜」、「形與神」、「剛與柔」,貫穿其中,散發出強烈的東方審美意蘊。

 

其二,貼著楊氏標籤的「長指甲」。在第二段表現千手千眼觀音的舞段中,螢光綠的長指甲被賦予了「生命」,如「綠芽」般從慢到快不停抖動,彷彿在微末之處充盈著無限的生命與蓬勃的希望,意象躍然台上。舞者們在雙腳完全被限定的情況下,通過大幅度的腰部後彎到前折的扭曲翻轉,在縱向隊形中呈現出一種連續式的構圖,使畫面向上流動、連接完整、飛揚充盈,生動有序。隨著軀幹扭轉、手臂延伸和身體重心的超自然傾斜,肢體動作的流暢曲線被無限放大,整個畫面呈現出獨特的韻律,時而流暢舒緩,時而輕盈靈動,光影交錯間超脫凡間,恍若天界。動作語彙和視覺構圖的創新再次昇華了飛天這一藝術形象的美學價值與意境,引發人的無限想像。

 

其三、具有強烈符號化元素的東方意象。佛家認為,「人」只不過是「六道輪迴」的一種生命形式,只有通過修煉、超越才能達到「世界」彼岸。因而,作品中編導特意選用了獅子來象徵佛法、權利、威嚴、不可侵犯,同時也隱喻著人間的苦難和救渡眾生的手段,並在作品後半段安排了一幕具有戲劇化的場景,即女人皆覺醒般一個個自願被獅子口緩緩吞下,重獲新生後再三步一跪拜的虔誠禮佛,以此昭示著現世解脫後重獲新生。在此往復輪迴之路上,象徵著慈悲和智慧的「六字箴言」符號被挑中的獻祭者不斷加持在自己身上,在代表著佛的力量、智慧與慈悲的金色黃沙中,獻祭者從毀滅走向重生,而舞者和觀眾也在編導創造的新境中共歷一段生命的旅程,最終到達了一個超曠空靈的境界。

 

楊氏《春之祭》不同於其他版本的主要特點,在於其對自然與生命的理解,對生死輪迴的態度,以及對人生的終極境界——涅槃重生的追尋,彰顯出「超越生死」的東方哲學主題,表現出藝術家個體對於生命自覺地關懷與熱愛。無論是原作文本的重新建構,還是與原作音樂的平行對話,創作團隊始終將「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作為其內在泉源和精神動力。在這場自我修行的藝術創作中,編導將終極關懷指向了「天人合一」,突顯出超越生死的生命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蘊追求。

 

何以祭春?以何祭春?春之祭值歎百年。

 

作者簡介舞蹈教育碩士;現為上海外國語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教師,上外舞蹈團指導教師。在高校從事藝術教育工作多年,除面向普通大學生開設《創意性舞動》、《舞蹈藝術賞析》等公共藝術選修課外,還主要從事舞蹈理論、當代舞蹈劇場、舞蹈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照片拍攝:李宜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