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  |  2009年   |  戲劇

「眾聲喧嘩」為開放平台,歡迎把有關本地或海外的傳統或現代劇場、音樂、舞蹈、跨媒介表演,以至演藝文化及現象的評論文章電郵至iatc@iatc.com.hk。文章必須未經發表,中英文皆可,字數最少1,200字。若獲本會採用,編輯部將與作者直接聯絡,獲刊登者將薄備稿酬$500。 

共 28 筆|«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文︰聞一浩|上載日期︰2009年6月4日
要數真正走出本土,串起中港台三地演藝人才的香港舞台導演名字,大概離不了林奕華:自與中國國家話劇院合作 ,找來劉若英演《半生緣》後,由他主創的舞台劇演出模式,便脫不了形式上演員以台灣為主,後台創作人員...
文︰時惠文|上載日期︰2009年4月30日
《搭枱》是一齣很有人情味的戲。編劇羅靜雯利用一場不歡而散的壽筵和多次超現實的搭枱,巧妙地呈現余老先生的家庭與一生。在生活化的對白中,細膩地表現親情、愛情、友情及年少輕狂的愛國之情。劇場佈景並不華麗,...
文︰草木|上載日期︰2009年4月27日
喜鬧劇一向以來都是「糊塗戲班」的主打劇種,劇本無論原創以至翻譯,演出都能掌握箇中的節奏,帶出荒謬的效果。這個演出路線,多年來都甚受觀眾歡迎。其中的《靚太作死》更歷久不衰,四度公演。 近十多年成...
文︰草木|上載日期︰2009年4月27日
劇場是一個創造空間的藝術,同一個舞台可以令觀眾遊走於過去未來,了解不同人在不同地方的故事。不過劇作依然會受現實的空間左右,劇院的大小和設計,會對作品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今次「糊塗戲班」和「魯戲...
文︰鄧蘭|上載日期︰2009年4月14日
2002年康文署主辦的最後一台(非本地製作)的歌劇節目,就是由「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演出之《拿布果》和《奧湟金》。當時筆者兩套節目都有看。對「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的水準至今仍印象深刻。今次在藝術節演...
文︰陳瑋鑫|上載日期︰2009年4月2日
2003年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兩度搬演大衛.馬密(David Mamet)的"Oleanna",並譯作《奧利安娜的迷惑》。今年4月前進進再將此劇搬上小劇場舞台,直接了當譯作《奧利安娜》,但劇中帶出的一個...
文︰時惠文|上載日期︰2009年2月6日
《杏仁豆腐的心裡話》 是日本編劇鄭義信八年前受朋友所託,寫下的一個短小精悍的話劇。與其說是話劇,不如說是一段生活小品。故事很簡單:一對即將分手的夫婦,在分手前夜傾談:兩人從不痛不癢的鬥嘴到撕心裂肺的...
文︰曾可婷|上載日期︰2009年1月5日
何應豐和孫惠芳繼二十年前合作Samuel Beckett的《快樂.等待》再度合作,這次把劇名改為《尋找貝克特快樂的日子》,從「等待」過渡至「尋找」,歲月大概叫他們沈澱出另一種角度。Samuel Be...
共 28 筆|« 上一頁123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