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m Online 3月號 跟著藝評人找好吃的和好看的

 

專題:跟著藝評人找好吃的和好看的

http://www.iatc.com.hk/?a=group&id=artism_magazine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策劃專題「跟著藝評人找好吃的和好看的」是一次有趣的嘗試,也可能是我的期盼。在香港看演出前找吃的,對我來說不是經常發生的事,因為通常是連吃也沒機會,便要直接衝進劇場!如果是好看的演出心靈尚有安慰,否則肚子往往會投訴,反而在外地看演出,我卻總是比較有餘裕的時間在附近吃吃逛逛。楊美英和周凡夫兩位老師是我邀約名單上的不二人選,謝謝他們撰文同時提供美食地圖。香港可是太(不)熟悉了嗎?這張地圖不如就讓讀者來自行描劃吧!

 

當我與「影像」的專欄攝影師張志偉提及攝影方向時,他說想到煙。這個意象令我充滿想像──流動的、不確定的、有態度的──不過最後,他卻與負責裝置和設計的黃振強,在舊區發掘出更好玩的一場食物表演。螢光燈下的食材變成了通透的物料,有點陌生但卻有意想不到的美態。

 

「劇場外望」今期繼續是吳紹熙有關波蘭的劇場文化的下篇,介紹當地「地下劇場」和作者對其戲劇生態的反思。「焦點座談」則邀請梁學彬博士(Isaac Leung)就香港藝術發展局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文化領袖圓桌交流會撰寫回應文章。是次交流會的主題是「藝術.新世界」,Isaac在會議最後總結討論中,帶出的觀點刺激了與會者熱烈討論,文章沉澱了他對有關議題的想法。「演藝人誌」的主角是來自羅馬尼亞的戲劇學者柯迪維.薩尤(Octavian Saiu),他二月應邀來港主持工作坊和講座,我們特邀擅寫人物的潘詩韻與他對談,讀者可進一步了解其評論觀點與視野。另外「藝評沙龍」以「尋找『最佳』:演藝評獎多面睇」為題,邀四位來自不同界別的藝評人分享對演藝評獎的看法。以往好像並沒有甚麼機會比較討論本地不同演藝獎項的機制和運作,也正好為我們正在進行的「劇評人獎」提供參考。

 

編輯小組
陳國慧、洪思行、張慧妍、楊寶霖、羅靖雯

 

文字編輯
洪思行、張慧妍、楊寶霖、羅靖雯

 

版面編輯
廖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