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C(HK) 劇評人獎」2020得獎名單公佈

2020年是值得記住的,儘管這一年在舞台上演的製作數量或許有限,但劇場的邊界卻不斷藉著探索在延展。

 

「IATC(HK) 劇評人獎」評審,自去年至今年初透過三次討論交流,整理和論述這一年來多個以不同方式展現的作品或項目。我們認為,常設獎項的框架,已然未能對應2020年演出和製作的實況,但我們極為重視留下香港劇場歷史紀錄,同時高度關注劇場工作者如何以專業精神回應當下困難,感受到彼此凝聚的能量。

 

「IATC(HK) 劇評人獎」2020的常設獎項雖然從缺,但我們欣賞《不日上演》所展現的聯結力量,因此頒發「特別表揚獎」予這項目。

 

特別表揚獎

PROJECT ROUNDABOUT《不日上演》

 

 

PROJECT ROUNDABOUT《不日上演》有非常清晰明確的策劃意念,以簡約的讀劇方式回溯多個香港跨年代原創劇目,參與者包容無分世代的劇界前浪與後浪,實踐現場讀劇和直播演出的可能性。作品見證了聯結的力量──跨越世代、前台後台、新舊同行、線上缐下、捐獻者與受惠者──當然,最重要的是:聯結人心。

 

另外,我們列出「年度關注作品」共8個,這些作品和項目在2020年以獨特方式,為香港劇場帶來多種不同風景:

 

(排名依筆畫序)

  • 大館表演藝術部 X 甄詠蓓戲劇工作室《動戲.童迷香港藝術計劃》(現場演出與網上劇場)

  • 中英劇團《科學怪人.重生》(現場演出)

  •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 X 非常林奕華《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

  •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現場演出)

  • 風車草劇團《新聞小花的告白2白屋之夏》(現場演出)

  • 香港演藝學院《禁色》——西門.史提芬斯(網上劇場)

  • 進念.二十面體《庚子驚夢》(劇場錄像)

  • 黃婉萍《See You Zoom》(網上劇場)

 

2020年評審團成員名單如下(筆畫序):小西(鄭威鵬)、曲飛、江藍(朱琼愛)、佛琳(丁羽)、肥力(陳偉基)、家書(蔡元豐)、張秉權、梁妍、陳國慧、陳瑋鑫、盧偉力。

 

關於評審對是年香港劇場的觀察與討論撮要,將在四月內上載至「IATC(HK) 劇評人獎」專頁。敬請留意日後消息發佈。

 

為表揚年度本地優秀作品,促進劇評人之間的交流,同時透過劇評人視野,為香港劇場書寫更具前瞻性的定義,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將續辦「IATC(HK) 劇評人獎」,表揚2021年度優秀作品。

 

傳媒查詢請聯絡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行政及節目主任梁頌欣小姐*。(電話:2974 0542;電郵:leungchungyan@iatc.com.hk

 

*「藝術行政人員實習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年度關注作品」評審討論撮要

 

  • 大館表演藝術部 X 甄詠蓓戲劇工作室《動戲‧童迷香港藝術計劃》(現場演出與網上劇場)

 

計劃連結藝術界與社福界,讓創意在社區透過與不同人士的跨界互動,產生療癒的力量。這項目以國際著名形體劇場藝術家David Glass的計劃為藍本,在香港此時此刻,以現場演出、工作坊、論壇和網上呈現的方式,讓觀眾聽到不同社群或個人的心聲,有助體會人心,知己知彼,探索前路。

 

  • 中英劇團《科學怪人.重生》(現場演出)

 

作品的舞美設計很有視覺效果及寓意,為全劇提升格調;卻同時為導演在執行上帶來挑戰,駕馭有難度。全劇主題層次豐富,包含宗教、哲學、心理和科技。王維飾演的科學怪人,形體、聲線和感知與角色的「重生」進程同步前行,並與全劇主題互相配合。

 

  •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 X 非常林奕華《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

 

因為疫情,令演藝工作者重新思考與劇場的關係。這項目以劇場錄像的方式呈現,讓演員在不能演出時面對這空的空間,跟這空間、觀眾和自己對話。製作盡見策劃者和導演的心思,能拉闊邀約參與者的光譜,找來不同年資的劇場朋友參與其中,同時吸引了國際舞台界朋友的關注。

 

  •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現場演出)

 

「2021版」經過編劇和導演重新處理,不乏與當下香港狀態息息相關的意象,藉著演出過程與觀眾一同探問前路。導演以演員為第一身作切入點,探討文化工作者與社會的關係。因疫情關係演出場地改變令空間擴大了不少,創作團隊要在有限時間內重新部署,演員散發的能量也不減感染力。

 

  • 風車草劇團《新聞小花的告白2白屋之夏》(現場演出)

 

作品受疫情影響取消後延期上演,但最後因疫情惡化,演出了數場後便因場地閉館而無法再演,劇團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到最後一刻。內容隱喻這城市的現實處境,不少情節令觀眾產生很大的共鳴。

 

  • 香港演藝學院《禁色》——西門.史提芬斯(網上劇場)

 

作品以連續劇的方式,在網上透過即時通訊軟件直播演出,形式呼應文本內容,令這次改編在演繹上更添意義。導演潘詩韻與演員一同探索網上直播劇場的可能性,不論在美學或技術上的嘗試都很有創意。

 

  • 進念.二十面體《庚子驚夢》(劇場錄像)

 

借明代禁戲《牡丹亭》中的〈驚夢〉,在多事的庚子年進行與現實有關的劇場實驗。簡約的舞台表演輔以影像設計,善用語言文字出入於歷史、藝術與現實之間,發人深省,最後在人臉識別的一片紅色中驚醒,視覺效果非常強烈。

 

  • 黃婉萍《See You Zoom》(網上劇場)

 

編作者很有意識地利用Zoom這個平台的各種可能性,跟觀眾在疫情期間互動對話。四位演員各自講述在這段時期,不論是身體或是心靈被隔離的生活點滴,利用視頻科技呈現人們如何艱難卻是很堅持地活在瘟疫蔓延時。立意應景,於疫症期間散發出鼓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