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編者 |
類別 |
出版日期 | 2012年1月 |
定價 | HK$60 |
ISBN | 9789881507655 |
發行 |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
簡介 | 香港戲劇作為一個文化空間正在變化,這個變化跟香港的歷史處境,有直接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它關連一整代香港戲劇工作者的藝術追求與使命感。
本書作者盧偉力博士是本地資深劇場工作者,並身兼劇評人及研究者,以其對香港劇場二十多載的觀察及參與經驗,用八年時間累積、總結約二十篇評述文章,分成以下三輯展析香港當代的劇場美學發展:
第一輯主要結合西方戲劇發展和本土文化狀態,談論香港戲劇藝術以及其美學取向; 第二輯為評介文字,有劇本分析,亦有話語和類型討論,反映當代香港戲劇創作人對時代與人生的回應; 第三輯收錄不同場合書寫戲劇文章及劇評,討論當代香港戲劇空間中不同的文化、美學,以及意識型態動向。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創立二十年,以「發展卓越藝評.整理演藝歷程」為目標,出版了多部有關香港劇場發展的論著。本書是協會與作者盧偉力博士合作的第十一本著作,期望為香港戲劇發展進程及理念變化留下重要註腳,以佐後考。
目錄 代序:香港當代戲劇空間
第一輯 香港戲劇遲來的西潮及其美學向度 戰後西方戲劇範式轉移與香港結構主義劇場 破浪的舞台——八十年代香港戲劇 當代香港戲劇藝術的文化政治與美學實踐——兼談幾個本土後現代主義範式 解讀 《大路西遊》——意象劇場的文化論述 從簡約主義到敘事主義——論鄧樹榮的劇場空間探索
第二輯 在虛構和現實之間的四種話語——序《煙花再放》 對 「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 創作的一些觀察 香港笑文化生態:喜劇.棟篤笑.獨腳戲
第三輯 一個色彩多元、空間錯落的家——驚見幾位舞台設計師的佳作 在舞台空間中凝聚力量——序 魯德義編 《香港舞台二十年》 戲劇需要人文關懷——記香港戲劇美學研討會 戲劇文化交流的意向與意識 關於香港大專院校戲劇藝術教育的一個觀察 變動時代中變動的戲劇―從 「劇協」 成立說起 說 「致群」 精神的三個來源 失落的家國想像:白耀燦評介三篇
後記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作者簡介 |